隨著經營風險提升,企業面對的人力資源管理挑戰,也愈來愈複雜,除了熟讀勞動法令,還要熟悉「談判」技巧,才能靈活應變,適時扭轉乾坤、反敗為勝。 傳統的商場談判,包括策略合作、洽談價格、銷售產品等,都是「內對外」的互動,所有的努力,都是為完成一筆漂亮的交易,但是,踏入人力資源領域,遇到的疑難雜症,遠比商場談判還複雜。 不適任的員工,究竟要不要留任?績優員工想離職,公司該如何慰留?若是接受員工提出的條件,會不會破壞公司制度?相對的,公司希望資遣員工,但員工不想離開崗位,應該怎麼辦? 內對內溝通…良性互動 一切棘手的情況,都是「內對內」的互動,不管是遷廠、資遣、併購或是職位調整,都很容易在公司內部發酵,迅速影響企業氛圍、牽動人和人的關係。其次,人資爭議受勞動法令約束,協商時也必須考量工會,並非從人事行政的角度,就能輕易解決。 可以說,商場談判和人資談判,失敗機率不相上下,都可能談不攏、僵持不下。但莊周企管顧問公司總經理周昌湘表示,人資談判的過程,對企業的影響太大了,更要懂得追求雙贏,過程勝於談判結果。 周昌湘建議,人資談判的基本策略,在於發揮影響力進而獲得利益,或者讓對方願意讓步,對員工而言,影響力和利益就是工作職位和酬勞,也是人資部門進行談判時的最佳籌碼。 人資談判達成雙贏,周昌湘認為必須把握四大關鍵。第一、企業姿態不能太強硬,才能降低衝突,創造雙方都自認為是贏家的和諧結果;第二、談判時對事不對人, 雙方都能關切對方的目標;第三、雙方都認定,對方願意守信用,例如,企業就算虧損鉅大,也願意承諾分期支付;第四、雙方都有再次合作的意願,例如企業資遣 員工時,適時表達「有機會再合作」,彼此留下好的互動。 彼此尊重、良性互動,有助於營造積極的談判氣氛。坐上談判桌前,更要有周全的準備,包括想清楚談判目標,蒐集相關資訊,檢視手上的籌碼,依照籌碼優先順序列出查核表,決定哪些人參與談判,事前取得充分授權等。 合作式談判…適時調整 坐上談判桌,要避免商場的零合遊戲,著重「合作式談判」,陷入僵局時,適時調整、改變條件。例如,企業無法一次支付資遣費,能否分期支付。 談判的過程中,企業也要思考自己的實力和底線,究竟哪些條件改變不了、哪些條件是最後防線,例如,三個月的票期、遷廠的最後時程等,都必須提前取得內部共識。 不踩底線的情況下,談判的彈性空間很大,如何交換利益、求得最終共識,就要看雙方本事了。周昌湘認為,人資談判過程,應多替對方著想,展現誠意,才能博取信任;先讓步的一方,也較有機會,邀請對方相對回應。 例如,發生嚴重虧損時,公司願意先退讓一步,同意處長級以上減薪,接著就能詢問工會,願不願意也退一步,同意採取無薪假。同時,談判時,勞方往往擔心喪失 既得利益,若是資方一腳踩到,談判很容易破裂,若不得不影響既得利益,一定要事前找補償方法,才有機會持續談判,或是求得「折衷」辦法。 大型的人資談判,例如薪資福利談判,一定要留下會議紀錄和協議。會議紀錄記載會談內容,經過大家確認、簽字無誤,以免決議事後遭推翻;協議則是明確的法律文件,記錄會議達成的協議,必須按照協議書的格式書寫。 周昌湘表示,若想省事,可以在會議紀錄的文字前,註明「雙方達成以下協議」,其下分點列出協議內容,或在最後一段標示「以上紀錄經雙方確認無誤,簽名如 下」,等於會議紀錄和協議二合一,也能擁有協議的法律效力。他強調,不管哪種形式,人資談判都要「一氣呵成」,盡量在談判桌上求得協議,以免節外生枝。 切莫撕破臉…彼此尊重 選擇談判的地點、時間,也是一門藝術:選擇單純的環境、隔絕他人的干擾,宣布重大決策,如解聘不適任員工、資遣等,最好的時間是周五下班前,因為周六、周日休假,可以減低對其他員工的衝擊。 人資談判在乎的是「未來的關係」,周昌湘提醒,不能單看參與談判的族群,還要想到其他員工的感受,當下的輸贏、對錯是其次,眼光長遠的企業,還會顧及未來的勞資互動。 未來的勞資關係,不是一天、兩天能打造完成,需要長時間培養;員工對企業沒有信任感,認定人資部門是老闆走狗,遇到複雜的勞資爭議時,根本無法建立互信,所以談判當下的信任氣氛,必須靠平日長期經營。 人資談判看似人資部門責任,其實老闆才是決策關鍵人,真正的談判籌碼,全部都握在他手上,人資主管的角色,是代替老闆蒐集資訊,評估公司的承擔力、支付能力、企業文化等,協助老闆作正確的判斷。 所以,人資談判的第一步,不妨從「瞭解老闆」著手。周昌湘建議,平常就觀察老闆的個性、權力分配原則、成本概念、守法的意願、溝通模式等,一旦步入非常時期,才能迅速摸清老闆心意、掌握策略方向,順利在勞資的對立條件下,找出最佳的第三條路。 【2008/07/17 經濟日報】 |
2008年7月28日 星期一
管理課題》人資談判學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