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當年用心學習TPS(豐田式管理),就不可能會有今日的巨大,」自行車教父劉金標指出,國瑞汽車前總經理原田、橫濱都曾到過巨大指導。 打通學習TPS的任督二脈 2000年,在工業局、中衛發展中心及國瑞汽車協助之下,巨大才真正打通學習TPS的任督二脈。 「之前是一知半解,跌跌撞撞的摸索、學習,」劉金標指出,全世界都在學豐田式管理,為何沒有一家像豐田那麼強?因為很多人只是應用工具,沒有學到真正精神,「巨大至今還在持續學習豐田的中心思想與做事精神。」 巨大內化TPS精神,演繹出專屬自行車業的GPS(巨大生產系統)。GPS是「沒有最好,持續挑戰『比較好』;先團隊合作,再個人實力」的管理哲學。 更重要的是,領導者要將持續改善的思維內化成組織成員的思考哲學,貫徹「GPS始於改善,終於改善,且永無止境」的基本精神。「製造中觀察、觀察中思考、思考中創造,」台灣廠總經理顏清鑫指出,觀察、思考是持續改善的力道。 如何讓持續改善的思維成為巨大人的DNA? 與豐田一樣,巨大以人才的教育為出發點,從新人教育訓練就開始做,「教育是教其不知,訓練是訓練其成性,」劉金標強調,平常就要養成人才的改善習慣,這樣無論人才位於哪個職場崗位,都會自動進行改善。 有了改善的思維,還要徹底實踐,透過全員參與,熱忱學習並投入改善。如何做到?巨大的行動綱領是在工作中落實PDCA循環。 PDCA循環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國品質管理大師戴明提出,經由擬定計畫(Plan)、執行(Do)、檢討目標達成度(Check),若成效不理想,找出問題 點,最後是行動(Action)。除了改善問題點並將成功經驗標準化之外,尚未解決的問題,得再進行下個循環,持續改善。 在工作中落實PDCA循環 巨大經由每日的PDCA循環,徹底落實於日常工作中,確切達成團隊任務,「和運動的道理相同,剛開始要靠意志力,然後養成習慣,變成行動,到最後就會上癮了,」劉金標指出,巨大可以改善的空間還很大,「我們還差豐田很遠。」 持續改善的結果,除了高效率的執行力之外,同時創造出自主性極高的創新文化,也讓巨大成為學習型組織。 除了豐田,巨大也向奇異、7-11、星巴克等其他產業的佼佼者學習,並親身實踐,因為外來的知識理解並不困難,但若不一個個去實踐,很難體會真正的精神。因此,巨大非常鼓勵員工嘗試創新,甚至刻意製造人才的學習機會。 創業初期,團隊凡事以劉金標與羅祥安的決定為依歸,等公司上軌道後,他倆認為要培養員工決策能力,於是放手讓員工做決定,他們則擔任跟催與監督的教練角 色。不過,「這樣還是不夠,最後又落入奉命行事的模式,」劉金標發現訓練一個好的管理人才,關鍵在於要讓員工有從錯中學習的機會,「如果沒有從失敗中學 習,怎麼會有經驗?」 但要讓員工擁有失敗的權利,並不是所有的領導者都做得到,特別是很多時候明知道部屬的決策可能是錯誤的,卻必須做到「忍住不講」,因為一說了,等於又回到奉命行事,部屬永遠也學不會如何正確判斷。 容錯,是門學問,更是領導人修養的考驗,劉金標的做法是,只要不會造成公司很大的損失,他會閉上嘴巴,讓員工用自己的方法嘗試,「這是培養人才須付出的代價。」 羅祥安也強調,成功與失敗的經驗同樣重要,甚至失敗經驗更顯重要,「發現不對就改,改了就能找出新東西。」 不創新即滅亡,創新是每個企業都需要的核心能力,矽谷就是因為容錯精神,才會成為全球創新中心;在巨大,因為領導人的胸襟氣度與遠見,展現高度容錯精神,不僅激發人才勇於嘗試的挑戰精神,也讓組織擁有源源不絕的創新力。 【2008/10/31 經濟日報】 |
近來許多社會事件成為辦公室的討論話題,不管是毒奶粉決策誤踩地雷,抑或全球金融風暴因應,事實上都暴露「未察先決」的問題。待事後慢慢釐清真相後,才發現問題並不如先前想像或報導,但為時已晚。
所謂「千金難買早知道,萬般無奈想不到」,顯然早知道相當困難,但也因為其困難,若能比別人提早一步洞察真相,或發現更多事實,則不僅能提高成功的機會,也會相對降低風險。
這不僅適用於企業營運及投資決策,也可提高個人的職場競爭力。
如何才能強化洞察力?首先,要排除因投機或另有所圖造成自身的盲點。其次,須有完整的人脈或產業知識網路。事實上企業面臨的問題相當複雜,絕大部分非一己 之力即可了解與掌握,尤其當要驗證一些事件、想法或假設之時,若沒有適當的情報網路,恐將走很多的冤枉路。因此建議讀者平時就應建立完整的情報知識人脈網 路,對你的工作生涯將有莫大的助益。
此外,須培養旁敲側擊及拼湊全貌的能力。問題的了解牽涉到訪談他人,瞭解產業或公司的敏感問題,要旁敲側擊獲得所需資料,就得培養察言觀色、平行思維的能力。
若資料蒐集不順利,如何透過蒐集到的有限資料或是觀察到的蛛絲馬跡,來預測問題與拼湊事件的全貌,也是必備的基本功夫。
曾聽過一個未經證實的故事:鄧小平曾問周恩來「治國之道為何?」周恩來回說:「治國知道無他,唯『反覆、對照及交換』六字而已。」
這六字也是提升洞察力的要訣。亦即要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及其影響,可以此六字作為思考的起點。首先推敲事件的正面影響及衝擊,再從反面的角度來分析,反覆思考後,再合併觀點得出結論,這就是所謂的「正、反、合」。
其次是對照,周恩來應該是教鄧小平決定國家大事時,應對照歷史,亦即「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應用到企業,則應對照產業史、同業、過去同期的表現。
最後,交換指的是交換立場思考,這非常有助於人際溝通,應用到企業面,則是應思考事件的產生對於客戶有何影響,對於客戶的客戶又有何衝擊,從這角度所思考的解決方案,才能顧及全局。
我們常羨慕別人能「見人所未見、言人所未言」,若能善用以上的工具,並養成習慣,成為直覺式的思考,相信不久的未來,你的洞察力將令人刮目相看。
(作者是資策會MIC資深產業顧問兼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