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5日 星期三

如果漏讀人性,成功總是差一步

中時雜誌
【作者/王溢嘉 出版/有鹿文化】

100篇直搗人性,無所遁逃!

大師出馬,襲捲風潮,攪動陣陣漩渦…… ★即使你不熟知伍子胥、曹操、利瑪竇?你未必想效法楚留香、張愛玲、魯迅?但在人生舞台上,你一定有想扮演好的角色……稱職CEO、足智多謀副手,或者閒雲野鶴、快意人生。王溢嘉最詼諧卻蘊含處世寶典的新書,讓你洞察人性,在人生舞台上抓得住自已,從中習得人生智慧。 ★此書笑看人性、邁向成功,在混沌世代,告訴你人生哲學其實就這麼一回事而已! ★風靡大陸,創下兩岸暢銷與長銷的王溢嘉,用心理學分析、網路文體的親切、拍案叫絕的筆觸,一次二本笑看人生二件大事:人性與兩性─《如果漏讀人性,成功總是差一步》、《如果沒有女人,男人何必穿褲子》,同場推薦讓你笑中長智慧、雋永看人生。 人生是你選擇的總和,但不管是選擇結婚對象或巧克力,我們實在不必對自己沒有太多選項抱怨,反而應該對自己只有兩三個或三五個選項感到慶幸,因為只有從有限的選項中,我們才能做出讓自己覺得既明智又滿意的抉擇。──王溢嘉 王溢嘉博通心理學、精神分析等理論,並長年觀察人性的社會情境,本書收錄的100篇文章,以中國歷史人物、小說人物、台灣乃至世界各地發生的事例為例,或介紹西方心理學的研究發現,先提問再回答,擴大視野、增加閱讀樂趣,也強調「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很多「人性」其實建立在錯覺和幻象之上,這是人性最大的特徵,也是它的盲點和弱點。若能洞悉人性,不僅能夠了解別人,更能認識自己,知己知彼,掙脫這些「人性枷鎖」,並運用人性為自己取得與人溝通應對時的優勢。

《內容摘錄》

序言:認識自己,了解他人的新視窗

很多人都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什麼是「江湖」?它其實是「社會」的古典說法;那為什麼會「身不由己」呢?因為大家認為置身於社會中,就會受到各種人情義理、禮法規範的羈絆,不得不衡量許多前因後果、利害得失,而讓人言不由衷、行不合意,做出自覺不想做或讓別人感到訝異的事來。但這似乎太抬舉「江湖」了,其實,一個人在某個社會情境下會有什麼反應,主要根據他的思想、情緒、態度、經驗、期待去從事判斷、擬定策略、做出選擇,而這一系列的過程,通常稱為「人性的表現」。換句話說,「江湖」只是我們展現「人性」的場域,一個人會有什麼表現和反應,主要並非「為人所役使」或「為事所役使」,而是出於自己的「人性反應」。 觀察是瞭解人性的不二法門。江湖非常遼闊,人性也非常多樣,為了讓讀者能做較有系統的了解,我將觀察人性的社會情境分為十大類(自我認知、解讀他人、生命辯解、社會競逐、遊說策略、團體壓力、利益得失……等等),每類再細分為十個子題,每個子題都提供兩種觀察:一是觀照華人社會某一特殊個人(譬如古代的曹操、李世民,現代的徐志摩、公車乘客,小說裡的林黛玉、韋小寶)在某個特殊情境中的個別反應;一是介紹西方心理學界對人們在該特殊情境中最常見反應的研究成果;每篇都以「為什麼」來提出並回答各種相關問題。這樣兼容並蓄,除了希望擴大視野、增加閱讀樂趣外,更在強調「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大多數人性表現都是沒有中西分別的,是古今相互輝映的。 透過這些社會萬花筒,大家將看到各種可貴的、可敬的、可憐的、可怕的、可笑的、可取的人性。洞悉這些人性,不僅是為了了解別人,更是為了認識自己。就像江湖險惡般,在層層剖析下,大家可能會發現,很多所謂的「人性」其實都建立在錯覺和幻象之上,這可能是人性最大的特徵,也是它的盲點和弱點。但說這些,並不是要敎大家如何利用它們來為自己「謀福利」,而是希望讀者能因瞭解而省悟,掙脫這些「人性枷鎖」,在重新踏入江湖時,不再受它們的束縛和肆虐。 本書是由我在大陸《南方都市報》的每日專欄〈人性探微〉結集而成,並由新華出版社出版中文簡體字版。感謝好友悔之的青睞與催促,讓本書能夠由有鹿文化出版中文繁體字版,我也乘這個機會更動了書中部分的事例,希望大家在閱讀時能更有親切感。 【內文節選二】輯一:自我認知裡的人性

界定自我:歐陽鋒為什麼問「我是誰?」

應該將「我」放在「二十個籃子裡」。 在《射鵰英雄傳》裡,武林群英在華山論劍,黃蓉利用詭計將西毒歐陽鋒逼瘋,而讓他一再失神自問:「我是誰?」金庸形容他「側頭苦苦思索,但腦中混亂一團,愈要追尋自己是誰,愈是想不明白」,最後還逢人就問「我是誰?」有人因此而稱歐陽鋒是《射鵰英雄傳》裡的哲學家。 凡是有點哲學的人都會問:「我是誰?」但多數人又都不夠哲學,通常在剛剛發問不到一分鐘,就又轉頭去做別的事情;再次發問也許已是兩年或十年後的事。其實,回答「我是誰?」就等於回答了人生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問題。但多數人一生花在思考和回答這個問題上的時間可能不會超過三個鐘頭,說起來實在有點荒謬。真正的癥結不是大家沒興趣去想,而是想得不太對。基於人類思維的特性,多數人不是想用一句簡單的話作出結論(譬如「我是個混球」),就是找不到一個恰當的形容或定義,但這都犯了想「將我放在一個籃子裡」的謬誤。 「我是誰?」不只是個哲學問題,更是個心理學問題、人性問題。這個問題何等重要,你不能只將它放在一個籃子裡,而至少要將它放在二十個籃子裡。心理學家為了瞭解一個人的自我概念,通常會請他完成「我是 」這樣的句子。但不是填進一個詞,而是填進二十個詞句。從每個人所完成的句子裡,譬如「我是知識分子」、「我是夢想家」、「我是賢妻良母」、「我是不見棺材不落淚」、「我是孤獨的」……,不只可以看出一個人如何界定自我,還可以看出其他訊息。 譬如「我是夢想家」主張個人的特殊性,「我是賢妻良母」強調與他人的關連性,「我是不見棺材不落淚」在說明主觀個性,「我是孤獨的」在描繪心情基調。有些人認為要對「我」做出二十個不同的描述相當困難,但有些人卻覺得意猶未盡。研究顯示,一個人能做越多樣的自我描述,表示他的自我概念越複雜,生活越多采多姿,生命的根基越深厚,越不會在風雨中飄搖,進退失據。 想要「認識你自己」,那就先回答「我是誰?」拿出紙和筆寫出二十個答案。它們就好像你生命輿圖裡的二十個定位點,不僅能讓你更清楚、更具體地看到你的自我概念,而且可以用來修正你的人生航向。 【內文節選三】輯三:生命辯解下的人性 

生命的自主:東方不敗為什麼喜歡繡花?

只要是「心甘情願」的選擇,那就是一種幸福。 看過《笑傲江湖》的朋友都知道,東方不敗為了練《葵花寶典》裡的武學而「揮劍自宮」,變得不男不女。當任我行和令狐沖來到黑木崖,看到原本堂堂男子漢的東方不敗居然變成說話嗲聲嗲氣,臉抹濃香脂粉,身穿嬌豔花衣,手拿繡花針在刺繡的「人妖」後,不僅訝異,甚至為他感到「可憐」。但東方不敗似乎樂在其中,而且還說他就是因為修習《葵花寶典》才「慢慢悟到了人生妙諦」,覺得做女人好過男人百倍。 東方不敗的改變讓人想起太監,但絕大多數太監對自己的遭遇都是無奈、哀傷甚至憤恨,東方不敗為什麼反而能甘之如飴呢?最主要的原因是那是出於他「自己的選擇」,他是「欲練神功」而「揮劍自宮」的。一件事情是否出於自己的選擇,會深深影響我們對其後果的認知。譬如早上搭公車去上班是很多人都有的痛苦經驗,搭乘的時間越久壓力應該越大才對,但瑞典心理學家對每天搭擁擠的通勤火車前往斯德哥爾摩上班的乘客的研究卻顯示,在起站就上車乘客的壓力和痛苦指數(尿液中腎上腺素濃度增加的程度)反而低於在中點站才上車的乘客。為什麼呢?因為他們對擁擠有較大的「自主選擇權」,他們可以選擇坐著或站著,以及坐在哪裡或站在哪裡,這使得擁擠變得較能忍受。 心理學家金巴鐸則做過另一個實驗:先讓一群受測者接受痛苦的電擊,並記錄下每個人在被電時的主觀感受、行為反應及生理變化。然後讓部分受測者接受第二輪的電擊,但接受的原因各不相同,甲組受測者是「能獲得金錢的酬勞」,乙組是在「為科學做出奉獻」的社會壓力下參加的,丙組則是出於「個人自己的選擇」。結果發現,出於自己選擇的第三組不僅報告說第二輪電擊不像第一輪那樣痛,其行為反應和生理變化也顯示他們確實比第一輪平靜許多。而其他兩組三方面的變化都不大。這表示,即使是一件痛苦的事,如果能承認那是出於自己的選擇,自己願意承擔,它就不會再那麼讓人感到痛苦,而且你個人的身心也都會變得比較健康。 如果你的人生都是來自你心甘情願的選擇,或者能將它們視為是你「心甘情願的選擇」,那不只比較健康,而且還會有幸福的感覺。這才是真正的「東方不敗」。 【內文節選四】輯五:人情好惡裡的人性

馬屁分野:薛寶釵為什麼能討賈母歡心?

有效的讚美與無效的諂媚,只差那麼一點點。 在《紅樓夢》的黛釵兩位佳麗中,賈母顯然是更喜歡薛寶釵,後來還將她許配給賈寶玉,這除了寶釵性格開朗溫厚,較得人緣外,跟她的善於奉承和讚美賈母也有很大關係。譬如生日請戲班子來唱戲,薛寶釵知道賈母「喜熱鬧戲文」,在點戲時就特別點了《西遊記》猴兒戲,讓賈母高興。而在賈母提起鳳姐的「巧」時,寶釵便說:「我來了這麼多年,留神看起來,二嫂子憑她怎麼巧,再巧不過老太太去。」這句讚美真的說到賈母的心坎上,自覺很「巧」的賈母果然高興地接著說:「我如今老了,哪裡還巧什麼。當日我像鳳哥這麼大年紀,比她還來得呢。」 大家都知道,奉承是討人喜歡的一種方法,但奉承必須「投其所好」,如果對方喜歡聽音樂會,你卻請他去看籃球賽,那效果就會大打折扣。薛寶釵能以賈母的喜好而非自己的喜好去點戲,顯示她在這方面的工夫很到家。 讚美也是我們博取他人好感的重要途徑,但讚美其實有兩種:一種是「有效的讚美」,稱讚的是對方的確有或他自認為具有的優點,而且要不留痕跡,讓人聽了覺得很正點、貼心。另一種則是「無效的讚美」,稱許的是對方沒有或他自認為沒有的優點,或者說得太露骨,讓人覺得「虛假」,結果往往就變成了拍到馬腿的馬屁。薛寶釵對賈母的讚美非常「有效」,因為它是在賈母提起鳳姐時,她才借風使力,而且她誇讚的是賈母感到自豪的優點。 實驗顯示,一個自覺漂亮而不聰明的人,喜歡別人讚美他漂亮,但不見得喜歡別人讚美他聰明。所以,合適而明智的讚美並非要將沒有說成有,或將一分誇大成十分;而是將五分說成八分或九分即可。寶釵誇讚賈母「巧」,讓賈母想起了「當年勇」,不過她也知道如今已不比從前,因為每個人都有自知之明,過分誇大的讚美不僅無效,而且會讓對方懷疑你是在諷刺。如果當時還有旁觀者在場,那你的讚美還可能會被其他人認為是在諂媚。 在《紅樓夢》裡,薛寶釵是一個比較「識大體」的人,這個「識」,有一大部分是來自她對人性的了解和掌握。如何以「有效的方式」讓人喜歡,就是最基本的功夫。

2011年5月23日 星期一

好書導讀/表達憤怒 態度要果決

【經濟日報╱本報訊】

或許現在的你,已經累積了一些生活歷練,所以你知道當自己表達憤怒時,可能會有些不好的狀況出現。因此,當別人對你不好的時候,你可能什麼也不說,只是暗自在心中惱火,這通常會帶來所謂的「積怨」。但等你最後真的表達自己的感受時,你的反應又太過強烈、激憤,而且沒有任何作用。

這正是為憤怒所苦的人通常會出現的模式──他們不知道該如何用有建設性的方式來表達他們的感受,或是如何直接表明他們想要什麼。如果這樣的模式符合你的狀況,那麼,現在就是學習如何在與別人相處時擁有果決態度的時候了。

當你擁有果決的態度,你就會在試著降低衝突程度並找出問題解決方法時,使用適當的言詞,同時做出適當的處置。注意我們的用詞:「試著」──我們相信果決的溝通方式,最有可能幫助你把問題解決,但這並沒有絕對的保證。

茱蒂絲是一位42歲的已婚主管,育有兩子。平常她和老闆瑪拉雅相處得還不錯,但是,只要瑪拉雅安排了外出旅行的行程,卻沒有事先告知茱蒂絲時,茱蒂絲就會非常生氣。因為瑪拉雅的出差行程,通常都會影響到茱蒂絲的家庭時間。

她經常為了要達到瑪拉雅的要求而更改她與家人的計畫。在心裡,她很憤怒也很厭惡這種狀況,所以她開始考慮要換新工作。

如果茱蒂絲能夠以果決的態度,去面對觸發他們憤怒情緒的人,那麼,他們的問題很可能可以得到合理的解決。但我們也了解,果決的態度有時可能不會帶來你想要的結果。這就是為什麼果決的態度,要和其他憤怒控制技巧一起搭配使用。

當你用果決的態度處理事情時,記得要看著對方,並且保持放鬆,並讓自己帶有令人愉快的態度和堅定的語調。並且記住,你的任務是找出一個雙贏的解決方式,所以必須傾聽對方說話。畢竟,人們都喜歡有人聽他們說話。

表現果決態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句子一開頭說:「我覺得……」這個簡單的開場白力量非常強大,它能幫助你與家人、朋友和同事間建立起穩固的連結。說話時不要語帶指責,只要表達你的感受就好。只要稍加練習,你就能夠培養出很有價值的技巧,不但能減少衝突的發生,也能降低你日常生活中憤怒的機會。

(本文摘自暢銷書《不抓狂的管理術──7招讓你成為職場大紅人》)

創業智囊團/王永福 簡報出頭天

【經濟日報╱彭蕙珍】

對上班族來說,簡報是工作中很重要的一環,但是如何做好一分簡報?果子創新副總經理王永福表示,他閱讀各行各業至少上千分簡報,發現很多人在製作簡報時有些盲點,最常犯錯誤是《簡報聖經》中指出的「簡報五戒」:沒重點、沒好處、沒次序、太瑣碎、太長。

他強調:「簡報不是傳達資料,而是說服聽眾。」先了解簡報的目的是什麼,將它放在心裡,再開始製作文字、配合圖片或影片,在簡報的過程中想好肢體語言、穿什麼樣的衣服、現場燈光等,每一個仔細安排好的細節都是為了增加簡報的說服力。

做簡報 要會說故事

王永福分析,一分好的簡報要有故事性、強而有力的結構、將複雜的事情簡單地說,並且透過肢體語言來說服聽者。為了做好一分簡報,他會花費相當多的精神,日以繼夜思索,包括如何安排演講的節奏,讓聽眾過了很久依然記得演講的內容,而90分鐘的課程,他會花費10至30倍的時間準備,運用心智圖或便利貼思考每一張投影片的內容。

「我的書桌牆上貼滿了便利貼。」王永福說,在製作簡報之前,他會在腦中構思所有的細節,內容包含了圖表、影片及文字,先將他們畫在便利貼,貼在牆上,貼完後再將他們分組,理清每個群組間的關係,機動調整,等到完全確認內容後,再到電腦前,將他們化為電子檔。這個過程猶如導演拍電影時手繪的分鏡圖,每一個步驟都經過仔細算計。

他說明:「製作完成的簡報檔,還要不停地練習,以掌握簡報的速度和節奏。」

王永福擁有六年以上的簡報教學經驗,這分工作是他的創業。當決定創業時,他鎖定兩個目標,只教簡報,以及只教上市櫃公司。

網上出發 打響口碑

他表示,這個市場相當小,剛開始的二至三年的草創期,相當辛苦,曾經苦到口袋裡只有1,000元。透過網路及口碑,目前已為上百家上市櫃公司教授簡報,每個小時的鐘點費萬元起跳,一天收入高達五、六萬元。

他的創業受惠於網路及部落格崛起。曾經當過保險業務員的他,在工作時負責教育訓練,過程中,發現自己相當喜歡授課,並且成立自己的部落格,在網路上分享各式各樣的授課心得,其中簡報的課程,大受好評,多年前只要在Google輸入「簡報技巧」,能立刻找到他的網站。當各公司有簡報課程需求時,會主動聯絡他。

王永福說:「在創業的過程中,我從來沒有主動開發客戶,大多是客戶主動連絡我。」由於沒有主動開發,創業的第二、三年時較難熬。

熱忱授業 做足功課

他的第一家客戶是透過朋友介紹的某上市櫃科技公司。由於他對授課相當有熱忱,願意花很多時間在工作中,將這件事做到最好,所以授課前他會做足準備功夫,例如要求客戶提供上課名單,了解每個學員的背景;事先提供簡報,以了解大家的問題。

甚至,授課前,他會走一趟場地,了解實際的狀況,以便於調整自己的授課。這樣做,如同歌手在演唱前會先預演,了解現場的麥克風、燈光效果,掌握舞台狀況,如何走位。

即使到現在,無論是上課或是演講前,他仍會要求主辦單位提供以上資訊,若是學員有部落格或是臉書(Facebook),他會逐一事先了解每位學員平時在網路上做些什麼,他的興趣是什麼?上課期間,他會給每一位學員簡報功課,要求他們交作業,回家後依照每個簡報,錄製五分鐘的檔案,告訴學員應該注意及修改那些地方,當學員修改完成後,下回上課,再一一上台演練。

王永福說:「上我的課不輕鬆,但是我會讓每位學員知道,你認真,我比你更認真。」

上完課後,王永福會將上課的狀況,以及學員的心得,放在部落格中,一方面是做個結案報告,另一方面是累積知名度。

「當某上市櫃科技公司,發現我曾經為某公司上過課,自然會主動徵詢,是否能邀請我來授課。」目前,他上過的上市櫃公司產業相當多元,如富士康、趨勢科技、諾基亞西門子、東元電機、兆豐金控、貝萊德美林、醫院等。

【2011/05/19 經濟日報】

好書導讀/職場贏家 從改變脾氣做起

【經濟日報╱摘自暢銷書《不抓狂的管理術》】

在人生中,發生什麼狀況才會促使你改變脾氣?也許你知道,當你怒吼、尖叫、疏離或板起臉時會讓周遭的人活受罪,同時也造成自己在工作、家庭、友誼或健康上的問題,甚至有觸法之餘。其實這些問題,都可被看成是一個警示:你得做些改變了。

改變的理由,可以單純地只因為想要一分更舒適的人生:或許想營造更平和的家庭氣氛,所以想降低你的憤怒;或許想要擁有更圓滿的朋友與家庭關係;又或許你想要在職場上有更好的升遷機會。無論是被動的改變或是主動的改變,有兩個重要理由:1.知道你目前的憤怒反應是沒有用的;2.想找到更好的方法面對人生困境。

當然,有些人會選擇不要改變,因為這些人看不到憤怒所帶來的壞處,且認為他們的憤怒絕對有理。他們會說:「如果小孩不聽你的話,你不會生氣嗎?如果你老公一直在看別的女人,你不會生氣嗎?如果你老婆一直亂花錢,你不會生氣嗎?如果朋友說話不算話,你不會生氣嗎?如果你提了個很好的建議卻沒人理你,你不會生氣嗎?…」對他們來說,肯定他們的憤怒是正確且重要,畢竟,要找藉口實在太容易了。

相信大部分人生氣時,都會照上述的方式來思考。我們曾說過,人在生氣時,通常都會相信「自己受到了忽略」、「遭受到不公平的對待」、「是其他人做錯了」,總認為自己遭受到的對待是很可怕的,且實在難堪,導致他們無法忍受或面對困境,且他們會更加認為「千錯萬錯,就是別人的錯」。說實在,這些想法只會讓怒氣持續發展,且根本無法靜下心檢驗生氣所帶來的後果。

另外,有些人很在意自己的憤怒問題,卻不認為自己可以改變。他們頑固接受自己的現況,否認自己有改變的能力,藉此逃避現實。他們常說:「是啊,憤怒有時候會給我惹麻煩,但這也沒什麼大不了,我的太太∕兒子∕朋友∕同事都知道我就是這樣的人。這是沒辦法的事,這就是我!」

或許你現在的憤怒,看起來不太像是個問題,例如你的婚姻表面看來差不多、工作雖然沒什麼進展,至少沒被開除;或許你把小孩的問題都怪罪學校,卻沒有看見自己也是其中一部分…其實這些問題,只有「你」,才能決定現在是不是改變自己的最佳時間點。

(本文摘自暢銷書《不抓狂的管理術──7招讓你成為職場大紅人》)

【2011/05/19 經濟日報】

智慧經營/企業革新 掃地也掃心

【經濟日報╱潘俊琳】

徹底清掃和企業經營,兩者看來似乎毫無關連。但很多例子證明,兩者不但息息相關,徹底清潔對企業的正向發展超乎想像,「掃地同時也在掃心地」,察覺髒亂並將之掃除,會讓人產生穩定情緒的成就感,將它運用在企業經營,人自然而然會關照到任何微細處,有的企業因此得以大幅降低產品不良率,從虧損累累瀕臨倒閉,轉而成為高獲利並受人景仰的企業。

上司帶頭 做給員工看

日本東海神榮電子社長田中義人表示,身為一個上司與其整天老調重彈,不如親自做給員工看。而田中義人的「做」給員工看,就是從廁所的清潔做起。

田中義人的廁所清潔,不是只刷洗眼睛看得到的地方。以男生的小便斗為例,田中義人仔細到將便斗中間的排水蓋,都拿起來鄭重擦拭。

處理女生的馬桶,則是將手深進眼睛看不到的縫隙,慢慢洗掉卡在裡面的汙穢。這樣的清潔之心,令人為之震撼。

田中義人說,把環境打掃乾淨,人的心裡就會產生變化,當環境不一樣,人的意識也會跟著轉變。成功的公司,通常是很乾淨的,這是一種察覺心和思緒條理的顯現,就像是成功的人,他周遭的環境一定也很整潔,因為他的心很清淨,自然而然也會將身處的環境,也一併弄得整齊清潔,工作表現也會展現出紀律和效率。

台灣美化協會總召集人王文貴表示,打掃清潔一樣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台灣美化協會沿襲美化日本協會的清掃作業程序,總共有50種的清潔工具,每一個步驟,每一個環節,都會用到不同的工具。

這可以訓練清掃者在工作中的應變,以及注重每一個細節,當這種「對事以真」的態度內化成生活習慣,那就沒有克服不了的難題。

如何將清掃的精神轉化到企業的永續經營?

王文貴舉例指出,日本中山理研公司因為生產半導體的相關產品,必須使用強酸等化學溶劑,經常導致瓦斯或液體從機械縫隙外漏,工作環境可說是相當惡劣,產品的不良率也很高,即使員工每天都加班到半夜,公司一樣虧損累累。

徹底除汙 降低不良率

當中山理研開始帶領員工徹底清潔廠房後,每天早上花一個小時,把平時沒有注意到的機械內部噴嘴、輸送帶、幫浦等汙垢徹底掃除,讓機器處在最佳狀態,不但因此大幅降低產品不良率,生產機具的使用壽命也從原本的六年,延長到19 年,員工也自此發揮效率,可以每天準時下班,而公司也從虧損到開始獲利並穩定成長。

王文貴表示,企業文化就像是「家教」一樣,因此企業文化的形塑,必須從日常生活開始。

馬桶剛出生產線時,一點也不髒,是人把它弄髒,然後再嫌它髒,這是一種成見也是傲慢。但是當手可以伸進馬桶刷洗時,自我的傲慢會跟著慢慢被洗滌,人會變得謙卑、體貼和溫和。

凡事徹底 創造新思維

清掃的用意,不只是把某個地方弄乾淨而已,而透過「凡事徹底」的精神,磨練並創造全新的自己。日本赫可巴克社長鈴木健夫就表示,剛開始做清掃時,廁所發出的臭味,讓他只想快點逃出去,但是當洗完廁所後,突然間覺得,往後不論遇到什麼困難,自己絕對都能撐過去,就像坦然面對臭氣沖天的廁所一樣。

鈴木健夫認為,清掃之後改變最多的就是自己,以前他總是動輒責備員工,但是自從和員工一起打掃廁所後,便能帶著感謝的心情,看待員工的辛勞。

此外,也變得比較不會為了芝麻小事發脾氣,而是可以細心體察周遭的事情,處事相對變得圓融,公司內部也因此充滿笑臉和親切的招呼。

【2011/05/23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