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提出的「目標管理」觀念,至今,仍是許多企業經理人,減輕肩頭擔子,落實授權的好方法。 但往往企業在年底檢討成果時,會發現員工下屬年初訂定的目標,看似成功達成,卻偏離原先規劃達成目標的步驟,這個目標執行算是真正成功嗎? 「經理人協助員工制定新目標,不能只是把執行的框架告訴他們,還要制定一個追蹤機制,針對可能出錯的地方,抽樣的盯!」趨勢科技台灣區總經理洪偉淦指出。 每當部屬提出新提案,洪偉淦總會先問:「這項提案對公司有何好處?不做又會有何影響?」一步步引導他深入思考,慢慢描繪這項目標的雛形,清楚理出目標進行的程序,與最後預期達成的成果樣貌。 接著,他會在不同的時間點,審視部屬目標進行的進度,是否順利上軌道? 還是偏離原本設定的進行方法? 「這是一門藝術!」洪偉淦說,經理人最怕落入細節,三不五時針對員工執行目標的細節,來個大突檢,可能會引起反彈,也會累壞自己。所以,他都是針對重要及策略性的細節,「抽樣的盯!」 例如,行銷人員正執行一項調查報告,看到錯誤的地方,他會親自指導,把自己當作員工的「教練」,細心說明須更正之處,「這樣做的,不只是希望讓這項任務能贏,還是機會教育,指導每個員工做事的方法與態度。」他說。 「有時候單單閱讀財務報表上的數字,不能體會真實世界員工的進行狀況。」洪偉淦認為,經理人不只要讓自己走到員工之中,和他們一起達成目標,當目標達成,也要回頭審視,進行目標的過程中,有無脫離當初設定的進行架構? 如果,沒有依循當初設定的方法,目標仍順利達成,也要探討「為什麼」,洪偉淦說,「怎麼輸的要追,怎麼贏的也要追!」。 假設年終到了,當初設定的目標未達成,要思索導致失敗的原因;但若沒有按照方法,也順利完成目標,就要反思:「當初是不是沒有想到哪個部分?」 「做每件事情都要設定一個成功的目標,最怕最後無法判定結果是否成功?或是不知道到底是哪個關鍵因素,促使你成功。」他認為。 「管理的細緻度愈高,所有的流程就愈清晰。」洪偉淦說,但有時候問太多,部屬會不敢發表意見,可能不利新點子的發想,何時該進?何時該退?須拿捏得宜,他強調,「做個啟發式的領導人,可不容易。」 【2008/02/01 經濟日報】 |
人類為凸顯自然界的殘酷生存競爭,經常使用「弱肉強食」般的言詞。但是只求一己的繁盛導致對手的滅亡,未來自己也會走入疲憊衰竭之途。因此就企業界的競爭而言,大愛同樣也是生存的必要條件。
當然企業為了保護自我,為了能夠發展業務、走向繁榮,首先需要用小愛守護企業,然而經營者只考慮自己企業的利益,客戶便可能因為無利可圖而離去,導致經營 走入了瓶頸,最後不但員工和股東的利益沒有保障,企業本身也會面臨倒閉的窘境。因此有時太過於強調企業本身的生存,反而促成企業的敗亡。
利己須兼顧利他
要避免企業走入不幸的命運,必須從事能讓顧客、員工及股東等圍繞在企業四周的人都感到滿意的經營;也就是說,發展小愛時也要顧及對他人的大愛。
因此現代社會有所謂的「反托辣斯法」,目的就在防止單一大企業掌控整個產業。我認為,這種做法是政府運用有形的執法協助推展共生思想,以期將這種思想植入現代社會。
政府的用意在於督導企業長期雇用員工,同時顧慮往來企業的進步與繁榮。照顧員工和支援生意往來的企業等作為,都屬於無私的大愛,此外,企業獲利就該繳稅, 讓國家社會可以有效地運用稅金,企業也可以捐獻金錢,協助社會的發展…。以上的行為都屬於大愛,總之企業必須嘗試透過這些動作與社會共生,才能在社會中長 久生存。
企業間競爭的結果,可能導致對手倒閉,但是這樣的結局其實就如同剛才提到的,是「適者生存」的結果。無論任何企業,首要任務就是努力求生,讓自己的企業能夠存活和發展,乍見之下這是自私的小愛,但還算符合自然界的生存法則。
良性競爭 和諧共生
不過,也不能因此打著共生的旗號,像航空母艦一樣組成一支艦隊,設法結合同業一起運作營利。雖然如此做對同業有利,但是對一般消費大眾而言,卻是很大的傷害,這種行為絕對不是基於大愛的共生行為,相反地,只是業界整體營私的小愛而已。
我既肯定企業為了生存,彼此競爭是有必要的;也認定為了有競爭的對手,企業間有必要走向共生。例如,在日本的國道路線上,如果只開了一間麵店,生意往往不是很好,開店不久就倒閉的例子也很多;如果這家店周圍有很多家麵店,顧客就逐漸匯聚而來,結果每家店都生意興隆。
這主要是因為各家麵店為了競爭,除了不斷改善口味,價格也很便宜,因此每家店都生意繁忙,這就是共生的結果。相反地,如果某家店為了獨占生意,全力阻擾隔壁開新店,自己的服務和品質卻因為沒有競爭而無法提升,於是客人日漸減少,最後還是走向倒閉。
上述的例子顯示,在接納他人和發展多樣化的前提下,才能形成競爭和共生;有了競爭與共生,社會全體才能開始逐步走向繁榮。
(本文摘自天下雜誌出版《稻盛和夫梉哲學—人為什麼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