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 識、技術及能力,這三項在人力資源領域被稱為KSAs(Knowledge、Skill、Ability),員工的KSAs,只有被放在適當的位子,才能 發揮作用。一旦員工所從事的工作和他的才華無關,或者毫無機會可發揮他的潛力,對組織而言,是一種錯失千里馬的損失;對員工而言,喪失鬥志,打混過日,相 當可惜。 如何確認員工是在對的位子上,同時充滿戰力,以下做法可供參考: 進行全員工作意願調查:了解員工工作現況以及對未來的期待。 訂定工作輪調機制:滿足員工的期待,讓員工處在最好的戰鬥位子。不過,在執行過程中,內部的阻力會很大,高層主管要拿出更大的魄力,才能收效。 給員工更多的工作變化:擴大員工平行的工作項目,活潑每日工作內涵,不要流於刻板僵化與枯躁。有時候,提出稍微超出員工能力的要求,考驗他們,讓他們有機會得到成就感。 給予員工更多的權責:豐富員工垂直的工作權責,下放更多的權力,讓他們多負一點責任。但在權力下放的當時,也要讓員工有足以平衡權力的能力,以執行他們的權力。 「管理者對部屬所期待的工作表現,會影響他們對待部屬的方式。若管理者告訴部屬,他們能勝任某些工作並可獲致成功,部屬通常能超越管理者的期待而且做得更好。」這就是畢馬龍效應。 1988年,李維史東(J. Sterling Livingston)在《哈佛商業評論》發表「管理上的畢馬龍效應」(Pygmalion in Management)一文。他同時指出,若管理者技巧不好,很可能會在部屬的工作生涯留下無法抹滅的傷痕,對自己的評價和觀感會降低;若管理者能善用激 勵方法,部屬的自信會增加,潛在的能力也會被激發出來,生產力因而隨著提高。 畢馬龍效應發展出管理界的「期待理論」,在期待的同時,必須協助員工訂定一個SMART的目標。SMART的意涵如下: S:訂定的目標應該是具體的(Specific),而不是抽象的;是清晰的,不是模糊的。 M:目標成效要能衡量(Measurable),最好有量化資料可以輔證。 A:目標要可行(Achievable),需要考慮資源的動員性及員工能力的高低。 R:目標要能切合實際(Realistic),不能天馬行空,不著邊際。 T:目標要在一定期限(Timed)內完成,不能漫無時限。 主管不能光是期待員工有好的表現,而無所作為,這是不負責任的行為。主管除了對部屬有所期待外,還必須經常溝通這些期待;員工要也經常閱讀這些期待,力求在執行工作時符合這些期待。 【2008/06/29 經濟日報】 |
2008年7月28日 星期一
充電站》擺在正確位子 發揮員工戰力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