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掀起單車熱,自行車業者的用心、創意行銷功不可沒。 電影「練習曲」掀起全台自行車熱潮。事實上,這股熱潮背後的推手,應是全球最大的自行車組裝廠巨大機械董事長劉金標,他在2007年以73歲高齡實現環台夢。 他想藉由身體力行的方式,推廣騎自行車的樂趣,而不只是賣自行車。劉金標成為自行車生活體驗的活廣告,要行銷的是騎乘自行車的生活品味,就像巨大捷安特品牌的廣告詞「無限延伸你的視野」。 繼劉金標之後,自行車界A-Team的21位老闆和高級主管,在2008年以11天的時間完成集體騎單車環台的壯舉,行銷A-Team會員研發製造的自行車。 這些老闆單車環島,不只是推廣台灣成為自行車島,也讓A-Team會員廠集體研發的自行車及相關零組件,在環島旅程獲得試煉,驗證它們的品質在水準以上。 A-Team創會會長、巨大總經理羅祥安說:「做鐵馬,也要騎鐵馬。」各自行車公司負責人一起環島騎乘自行車,可使研發、製造與消費結合,帶動騎車風氣。 劉金標多年來推動的自行車島、自行車文化、自行車專用車道、自行車日、和中華電信合作的自行車導航計畫,也都是為了行銷自行車天堂的生活品味。 政大企管系教授別蓮蒂表示,台灣這一波自行車熱潮來得正是時候,不論是廠商配合高油價及環保議題的行銷手法、媒體大力報導名人騎乘自行車,或者「練習曲」電影推波助瀾,都帶動單車騎乘風氣,是非常成功的運動行銷。 她強調,這波熱潮,讓自行車擺脫交通代步工具或買菜車的印象,帶動時髦的運動休閒風。騎乘自行車成為生活品味後,高價自行車應運而生,美利達生產的至尊96,每台售價高達35萬元。不少汽車品牌,如BMW等紛紛投入高級自行車生產。 專賣店、高級自行車店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過去只是賣自行車兼打氣站的車行,變成時尚的自行車專賣店,一輛輛炫目的自行車擺在櫥窗;展示架上的車帽、車衣、專用鞋、手套等周邊配備,在在勾引著消費者展開風馳電掣生活的欲望。 巨大開設的自行車體驗店,不只賣自行車,店內還有淋浴間,服務人員還會幫忙協助規劃行程,讓騎士可以舒服地上路,享受騎單車的樂趣。 近年來,不少女性也瘋上了自行車。迎接這股熱潮,巨大開設女性自行車專賣店,不只車身,連車衣剪裁、顏色也針對女性量身訂作。 巨大最近更發表一款與橙果設計合作開發的時尚精品自行車City Storm,希望將自行車和時尚精品、優質生活結合。 近年隨著旅遊和騎單車風氣盛行,贊助單車旅遊成為業者新的行銷手法,美利達就贊助一項遊日本騎自行車的活動。 雖然單車熱可能稍退,但是單車人口還會不斷成長,別蓮蒂表示,台灣在自行車專用道、交通安全等措施方面,仍然不如歐洲,想要讓騎單車成為全民運動,政府和民間還得在基礎設施上加把勁。 【2009/04/01 經濟日報】 |
英國發展創意經濟的經驗,成為亞洲各國取經的對象。
英國文化協會創意經濟小組資深顧問席尼爾(Andrew Senior)指出,英國創意經濟發展成功,除了英文是全球通用語文的優勢外,英國擁有悠久的國際貿易歷史,不只促成貨品的流動,也帶來人員的互動,人員 的互動則帶來思想及點子的交流,使英國成為多元文化與觀念混合的地方,有利創意的萌芽。
《創意新貴》一書指出,吸引創意階級群集有賴三T必要條件,包括科技(technology)、人才(talent)和包容(tolerance)。
包容多元文化
席尼爾引用「三T」指出,英國是個包容多元文化的國家,對多元、異文化的包容力,成就英國創意經濟發展的環境。他甚至直言,要驅動創意經濟,「三T中以包容最重要」。
蘇格蘭建築與設計中心Lighthouse前總監麥當諾(Stuart Macdonald)指出,英國藝術與設計高等教育成熟,為創意經濟發展提供足夠的人才;此外,英國創意經濟的產業地圖調查建構起步得早,政府也支持很多研究調查計畫,讓英國發展創意經濟有所依據。
麥當諾表示,英國創意產業地圖的建構,不只有助於了解這個產業有多少從業人員、創造多少產值等,更重要的是,讓政策制定者知道,哪些創意經濟領域較強、哪 些較弱,並對較弱的領域提供支援機制。英國各個城市或區域已相繼投入產業地圖調查建構工作,以找出自己的強項及特色,例如有些地方以設計產業為強項,有些 則主攻影片或音樂製作。
經驗輸出連結國際
為協助英國創意產業進軍海外,並確保英國在全球創意經濟的地位,英國近年來不斷「輸出」發展創意經濟的經驗,並藉此讓國內創意產業與國際市場連結。
英國推動創意經濟的各種措施,也幾乎都看得見回饋本土創意產業的思維。例如英國文化協會近年來在各國主辦的國際青年創意創業家獎競賽,全球決賽冠軍必須把 5,000英鎊獎金用在與英國創意產業有關的連結運用,例如到英國進修課程、到英國設計產業實習,邀請英國專家到國內舉辦研習營,或與英國業者進行合作方 案。
台灣文創產業觀察者指出,相較於國內的創意比賽頒獎完就結束,只給一筆獎金,缺乏其他配套措施,英國的作法可具體地回饋本土創意產業。
此外,英國公部門也積極為博物館與他國博物館牽線,建立夥伴關係。例如英國貿易文化辦事處和英國文化協會,3月下旬與台北教大和台藝大聯合舉辦「博物館的 創意經濟——台英博物館實務研習營」,邀請多位英國博物館專家或設計公司代表,分享博物館商品開發、發展趨勢、行銷創意、觀眾調查、資源開發、展場規劃、 紀念品商店經營等經驗。
英國貿易文化辦事處去年10月和文建會共組代表團,赴英國觀摩學習博物館實務。代表團成員之一的黃金博物館館長施岑宜指出,英國善用公部門整合資源,主動邀請台灣博物館代表前去參訪,並安排英國博物館及相關業者簡報本身的優勢、強項。
整合公部門資源
有些英國博物館提供展品的「套裝」選擇;有些則介紹展場規劃、文創商品研發等專業知識,尋求與台灣博物館合作的機會。
「英國在發展創意經濟的同時,已將博物館視為輸出產業。」施岑宜觀察指出,英國博物館的產業化思維已不局限在文創商品,舉凡展覽品、經營know-how、策展規劃、諮詢等都可輸出;而英國透過公部門力量直接把「潛在客戶」邀請到英國的作法,可供我國推動文創產業的參考。
英國文化協會處長鄺舒嵐指出,英國文化創意產業產值已達到國民生產毛額的7%,博物館是文創產業中重要的指標,希望透過台、英博物館交流,提升開發創意經濟的商機與行銷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