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31日 星期四

智慧經營/自我設限的策略競爭

【經濟日報╱潘俊琳】

擬定競爭策略,是企業生存的命脈,而擬定策略必須自我「設限」,如果企業的策略就是抓住所有的客戶,賺所有人的錢,那基本上毫無策略可言。

詮誼整合行銷顧問總經理陳辭修指出,擬定策略就是創造別人無可取代的地位。策略就是做選擇,選擇要跑的比賽,根據自己所屬的領域位置,量身定做出一整套活動。

一個好的策略,第一步就是要有正確的目標,有投資就要有回收。組織要問自己的首要問題,是我們有正確的目標嗎?我們正在實踐這個目標嗎?

第二步是環顧自己所在的領域。企業不能制訂策略,卻不知道自己在和誰競爭?產業生態也會直接影響營運績效,因此瞭解這個產業結構,以及產業獲利程度,非常重要。

最重要的是要在這個領域中,培養獲得競爭優勢的能力。因此在組織開始選用策略前,應該先問自己兩個問題,客戶最喜歡我們哪一點?我們靠哪一種產品賺最多錢?這就是「定位」。

陳辭修表示,發展策略最基本的步驟就是「設限」,企業如果想要抓住所有的顧客,提供所有的服務,那完全沒有策略可言。

制訂策略就是要限制自己想要做的事,企業唯有知道自己的限制之後,才能清楚知道自己的組織在產業中的定位,也才能知道要採取什麼方式做生意,以及怎麼做得更好。

企業要如何設限?陳辭修舉例,可以先決定要做大的、中的、還是小的產品,如果要做一個小的產品,依此去調整組織,包括不同的組織結構、機器設備、配銷通路、銷售系統等。藉由設限,可以知道並設計讓自己的組織成為獨一無二,並清楚知道自己要做什麼,這就是策略。

因此當企業自我設限之後,即是取捨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找出自己獨特的定位在哪裡。設限是為了集中資源,讓組織得以壯大,當企業自我設限之後,才有真正的優勢、主控權、國內外市場等等。

「有設限才有成長。」陳辭修表示,這是很反諷的法則,但典型的失敗例子,皆是企業認為成長就必須放寬限制。

【2011/03/31 經濟日報】

營運持續系統

【經濟日報╱潘俊琳】

天然災害所帶來的企業經營風險愈來愈受到重視,如何根據企業的承受度,設計一套系統化的「營運持續管理系統」,透過「事前預防」與「事後應變」機制,降低危機發生的機率,以及對企業所造成的衝擊和損失,是企業必須思考的永續經營方向。

勤業眾信副總經理萬幼筠表示,人類對風險的恐懼來自於未知,因此對所有可能影響企業生存的災變,系統化地加以預估,並事前演練到成為直覺反應,可以解決面對災變時的恐懼和慌亂,將財務、人員和生產設備的損害,降到最低。

萬幼筠指出,對於災變危機的事前預防,主要是分析營運面的衝擊,認清企業關鍵營運,可容忍的中斷時間、復原時間,與恢復順序。也就是了解自己的風險胃納,並擬定策略。

擬定災變風險應對策略後,還必須不斷演練,確認所有的應變都是可執行,可在預定的時間內完成,並對於應變計畫中,沒有設想到的細節加以改進。

萬幼筠表示,儘管災難應變計畫做得再完美,在演練時仍會出現很多預料之外的情況,唯有將演練操練到變成直覺,才可能在危機真正發生時,儘量減少慌亂和恐懼地執行。

擬定災變風險的策略,涉及打算投入的資源多寡,企業必須思考事件的衝擊有多大?影響有多深遠?但萬幼筠表示,面對未知的災變,以及必須投入的人力和金錢,很多企業會退一步想:「應該不至於吧」?或「沒那麼倒楣吧」?因而讓應變計畫不到位。

在自然災害愈來愈超乎想像的現在,有備雖不一定無患,但無備的代價一定非常昂貴。

【2011/03/31 經濟日報】

2011年3月28日 星期一

《若讀杜拉克》 日本書市熱銷王

【經濟日報╱編譯賴美君/綜合外電】

作家岩崎夏海的小說《若是高校棒球隊女經理讀了杜拉克管理學》(簡稱《若讀杜拉克》)登上日本今年度暢銷書冠軍,全年熱銷172萬本,擠下村上春樹的《1Q84》與一本減重書籍。

根據東販公司公布的年度暢銷書排行榜,去年12月出版的《若讀杜拉克》以銷售172萬本登上排行榜冠軍,電子書發行量也達9萬本。目前出版社已在洽談出版英譯版。

《若讀杜拉克》描述一名少女為了帶領棒球隊打入甲子園(高中棒球錦標賽),無意間看到管理大師杜拉克(Peter Drucker)1973年的著作《管理的使命、實務與責任》,深受啟發而採用他的方法改革人事及球員訓練。

出版《若讀杜拉克》的鑽石出版社表示,日本人很喜歡這本小說,希望能在不確定的年代獲得建議,杜拉克的著作繞著基礎原則走,幾乎可以應用在每個人身上。

41歲的電視劇作家岩崎夏海直到2006年杜拉克逝世隔年才開始閱讀他的經典管理著作,發現自己不但對杜拉克的點子極感興趣,也深受影響。岩崎夏海說:「管理是一門藝術,也是歷史成就。」

他也將部分版稅捐給日本杜拉克工作室與加州杜拉克管理學院。

這本小說不但席捲日本書市,也帶動杜拉克的《管理》一書銷售扶搖直上,六個月來已賣出30萬本,而過去26年來才賣出10萬本。

日本今年度書市排行榜第二名是《一條布就能瘦!纏著就能瘦》,並隨書附贈減肥布條,成為話題。

第三名是《百利達員工餐廳500卡路里套餐》,內容是以健康器材製造商百利達(TANITA)員工餐廳的健康食譜。

作家村上春樹的《1Q84》第三冊則排名第五。

杜拉克出生奧地利維也納,取得法蘭克福大學博士學位後,1937年移居美國擔任教職,後來服務於加州克萊蒙研究學院(Claremont Graduate School),2005年逝世。

他的著作經常被企業領袖拿來引用,前奇異公司(GE)執行長威爾許與前英特爾(Intel)執行長葛洛夫(Andrew Grove),都是他的忠實讀者。

【2010/12/06 經濟日報】

創新經營/強化危機預應管理

【經濟日報╱張寶誠】

日本東北發生芮氏規模9.0的大地震引發海嘯,導致福島核電廠發生氫爆造成輻射外洩。這場複合式災難發生以來,在全球關注情勢轉變之際,日本民眾在面對災難時沈著反應、高度的自制力;「福島50壯士」冒著遭受高輻射的生命危險,志願留下搶救核電廠的英勇作為,為世人做了最佳示範。

災難往往考驗出人性的尊卑。日本民眾展現自律與秩序,除了源自民族性的榮譽精神,更在於對危機從未有懈怠與僥倖心理,進而徹底落實危機預應的演練所致。

地震、海嘯、洪水等現實世界的氣候變遷,愈來愈像電影情節,造成的災難影響逐次擴大,任何企業都必須立即將因應氣候改變的危機預應方案,寫入企業策略裡。

世界銀行表示,此次日本強震的經濟損失約在1,220億至2,350億美元,遠超過阪神大地震時損失的1,000億美元。地震過後,據媒體報導,包括蘋果、SONY、豐田等企業供應鏈將面臨斷貨危機,影響甚鉅。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曾說:「組織的領導人,最重要的任務是無事時常思有事,預判危機終將發生,不是扭轉它,而是預判它。」

企業應如何預判危機,進而將危機從「事後補救」轉為「事前預防」?例如,無論大型或小型企業,平日應審慎評估策略、組織、流程等要素,包括網路通訊、應用軟體、可容許的停機時間、複製的時間點及啟動備援的時間差等條件,以建構能立即接續中斷設備的異地備援,達到快速恢復營運。

再者,藉由結合知識管理平台運作行動辦公室(Mobile Office),平日即建構知識蓄積、加值及風險管控,當災害或重大事故發生時,「虛擬企業」模式即可立即因應。

行動辦公室環境須高度資訊化,應包括:email、差勤通訊系統、視訊會議等通訊系統;顧客資料庫、專案管理、電子表單系統等資訊分享系統;財務管理、人資管理、輔導智庫、部門社群等的知識管理系統。亦即應涵蓋作業系統、管理系統及控制系統。

行動辦公室機制日常就應融入組織成員工作及生活,讓成員在工作場域遇災無法使用時,能由網路快速進入系統執行工作。

任何危機預應計畫,企業都須透過事前的協調與整備,演練、檢討改善、問題解決、建立起一套預應危機的標準作業流程(SOP),以便危機發生時,組織、人員、系統、流程能有足夠的經驗立即因應,迅速恢復正常作業。

危機隨時都會對企業或組織投下震撼彈,尤其是員工於災難間遭遇的驚恐、不安,甚至痛失親人,家產付之闕如所引發的創傷後遺症,帶給企業無形損失其實不亞於機械、廠房等有形的損失。

此一課題,各級領導者也應加以關注與預應。現階段更有許多企業已由反應機制(被動)、預應機制(主動),朝向適應機制(自動)方向再努力。

(作者是中國生產力中心總經理;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APIAA)資深顧問)

【2011/03/28 經濟日報】

誠實面對、告別恐慌 危機處理的4大步驟

作者:陳竫詒  出處:天下雜誌 468期 2011/03

全球天災人禍頻傳,不論是國家、企業與個人,隨時都有可能身陷危機時刻。該如何評估危機,乃至於接受它、管理它,最後解決它?

強震、海嘯與核安,讓日本面臨二戰以來最大的危機,不只是國家,包括企業、團隊、乃至於你個人,隨時都可能陷入舉步維艱的危機時刻,一如危機管理專家諾爾曼.奧古斯丁(Norman R. Augustine)所說:「世上沒有神奇的一一九專線,讓你一通電話就能脫離困境,要是陷入困境,就必須自己走出來,規則就是這麼簡單,沒有什麼方法可以反向操作。」

在緊急的關鍵時刻,大家把沈重的壓力放在領導者的身上,期待身為主管的你表現出權威而有把握的樣子,消除眾人的焦慮。

對於處理危機,股神巴菲特有一番中肯且務實的建議:「做得正確、做得迅速、快速抽身、解決問題。」這正是他處理所羅門兄弟資產管理公司(Salomon Brothers)危機的方式。

一九九一年,以做債券起家的所羅門兄弟,這個曾經是世界最賺錢的固定收益產品公司,瀕臨破產危機,巴菲特果斷出手,包括解雇公司高級主管,取消內部肥貓的高規格待遇,在國會作證說明所羅門將改正錯誤,並且在《華爾街日報》上刊登全版廣告以挽回商譽,同時在給員工的公開信中,巴菲特展現無比的決心,宣示「要以最好的方式做最好的事情」。一年後,所羅門兄弟公司的業務恢復,巴菲特卸下臨時董事長的職務,成功帶領公司度過危機。

除了巴菲特的十六字箴言,面對危機,你可以依循以下四個步驟沈著處理。

第一步:界定危機

請記得:「當你聞到無臭的氣體時,可能就是一氧化碳。」

危機以各種可能的方式存在,搞清楚眼前的危機是什麼,是最重要的一步。釐清危機的兩個層面,將讓人更清楚界定危機的範圍。

1.起因:例如上游供應商無法如期交貨、客戶跑單等。
2.影響:例如預算將超支、或是業績目標無法達成。

所以你們團隊所遭遇的危機就可以被明確地講述成:「由於供應商無法如期供貨,將造成預算超支的問題。」接著,就能夠針對起因及影響,採取正確的行動。

第二步:評量危機

進一步分析危機的層級,有助於後續人力、資源的調配,以及決定因應的先後順序。一個簡單的方式是,以影響力為橫軸,可能機率為縱軸,試著從一到四,做出危機程度的差異分析。(見下表)

高可能性、低影響力的危機,屬於中度危險;低可能性卻高影響力的危機,則屬於高度危險;最嚴重的,當然就是可能性與影響範圍都高的危機狀態。

第三步:解決危機

解決危機時有四種因應策略,分別是:

1.避開危機:例如供應商出問題,那麼試著尋找其他的供應商接替,避開預算超支的風險。
2.轉移危機:試著找出其他環節來承擔,例如出問題的供應商,可能有其他管道能夠負起責任,移轉風險。
3.減緩危機:如果避不開危險、也沒辦法轉移,那麼就想辦法「停止出血」,至少不要失血過多而死。
4.接受危機:如果危機所造成的影響不大,努力防堵不見得有效益時,那麼就試著承受這個小風波。

不管因應策略是什麼,更重要的是具體採取行動,以3W原則,積極面對危機:

What:如何處理?訂出一致化的準則。
Who:誰去處理?明確劃分工作職掌。
When:何時處理完成?標出檢核時間點。

第四步:控制危機

最後一個步驟,就是持續檢視危機的動態變化,每一個要素發生改變,都可能需要重新調整策略與行動,保持戒備狀態,隨時彈性因應,避免情況失控惡化。

危機不是百分之百的壞事,面對無法逆轉已然發生的狀況,除了恐慌的情緒之外,更進一步的正面思考方向是如何從危機中獲利,讓你有機會回收部份損失,並且開始修補之前的混亂。

最後,奧古斯丁給予危機管理者最終的忠告是:「迅速告訴大眾事實,」隱瞞是無法解決問題的,「若不幸面臨到危機,請接受它、管理它,並盡量把你的視野放在長期。」

危機處理必讀

《危機管理》諾爾曼.奧古斯丁等著,天下文化出版,2001年
《危機OFF-企業危機管理指南》羅倫斯.巴頓著,麥格羅希爾出版,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