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行宜 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曾說:「走出實驗室,沒有高科技,只有執行的紀律。」的確,兌現承諾、貫徹決策的執行力,是推動企業邁向成功的重要力量。《執行力》一書指出,執行力為「企業領導人希望達成的目標,與組織實踐能力之間的落差」。 衡量執行力之前,應先確認所設定的目標是否符合下述SMART原則,唯有目標具有合理性與可行性,衡量執行力指標,才具有意義。 具體( Specific):過於遠大、含糊與空泛的目標,將難以聚焦與執行,目標應具體明確,才有助於落實執行。 可衡量( Measurable):抽象與概念化的目標,日後評量將引發爭議。量化的目標,有助於跟催與績效考核。 可達成(Achievable):目標設定過高或過低,都將因不具挑戰性而失去努力的動力。應依據員工個別差異,設定多付出一點努力就可以達成的目標。 相關( Relevent):個人目標應與企業遠景、策略、組織目標相連結。 限定時間(Time-bound):為便於排定工作計畫,設定的目標應包含明確的開始時間、完成時間。 確認目標符合上述SMART原則後,可就各項工作等級權數、績效指標權數與達成目標權數,衡量執行力分數。 執行力分數 = Σ〔工作等級權數 X Σ(績效指標權數)X(達成目標權數)〕 工作等級權數:可依據工作任務的緊急性、重要程度、工作負荷等,進行分級並給與不同的權數。 績效指標權數:每項任務依其特性,設定生產力、工作時程、成本、品質等構面之指標,並依據每項指標達成的難易程度,設定每項績效指標的權數。 達成目標權數:依據實際成果低於、等於或高於目標值的幅度,可設定不同的達標權數。 執行力的高低,取決於「能力」與「態度」兩構面。若員工執行力分數不理想,企業可透過學習規劃力、時間管理、風險管理、專案管理等各式訓練課程,協助員工提升完成任務的能力。至於態度改善方面,可透過培養主管引導能力、規劃獎酬制度、營造組織文化等,培養員工執行的意願。 「沒有執行力,那有競爭力」,人人都知道執行力的重要性,至於如何跨越理想與現實間的鴻溝,則有賴運用執行力的衡量、強化與獎酬,形成正向循環,逐步打造一支具備強大執行紀律,能將理想付諸實行的團隊。 (作者是群創光電台灣人資處經理) 【2006/09/13 經濟日報】 |
2006年9月13日 星期三
人資管理》體檢執行力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