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10日 星期日

成大管理論壇》把創新傳出去

■ 蔡明田、莊立民
近十年來,台灣服務業蓬勃發展,由經濟部統計處公佈的資料顯示:服務業的生產毛額遠遠超過工業、商業與農、林、漁、牧業,顯示台灣已經進入「服務經濟」的時代。
面對這個趨勢,以及高度自由化社會發展的需求,公營事業的營運與管理模式也逐漸無法滿足需要,自1980年代起公營事業民營化成為各國普遍的發展趨勢,台灣在經濟自由化的大政方針下,也開始著手推行公營事業民營化。
姑且不論民營化的成效如何,組織創新,對國營化企業來說,已經是一股不可阻擋的趨勢。創新擴散則是民營化過程必須採取的重要策略。
然而,自從新產品擴散模式被提出以來,創新的擴散與採用理論,已發展出許多相關的修訂模式,這些模式幾乎都針對耐久財的創新產品(如電視、冰箱、微波爐……等等),對於日漸蓬勃發展的服務業產品幾乎少有相關探討。
一直到1990年代中期以後,始有創新擴散理論提出。2000年以後,開始有學者將組織創新過程分為:議題設定、合理化、重新定義/重新調整、確認、常規化等五個階段,然而,此模型目前尚未有實證的研究支持。
因此,本個案旨在探討服務業的創新擴散績效,以質性研究法,分析國營服務業排名中,績效頗佳且具備組織創新擴散環境與特質的國公營企業,並依據組織創新擴散模型,探討國營服務業「組織創新擴散」的現況與重要課題,再把創新拆散主要元素與組織創新過程的每個階段對照探討,以進一步分析該模型應用在國公營服務業的效用。
基本上,「創新擴散」一詞是指「組織或企業,改善或是發明一樣產品或文化時,推廣到大眾或員工的過程」。
這個過程包括組織採用新觀念或新行為,改善組織績效,或是用來取代組織原採行的內容,或進而將這些新觀念、新行為編入組織中的學習課程。甚至,企業如何把這些創新行為融入適合執行的組織單位中,並藉由網際網路資訊交流、傳播媒體,或人際傳播等方式在其他組織間或產業間流傳,也屬創新擴散範圍。
總之,組織創新事物的範圍擴大、組織改變的手段、外部環境改變的回應,或影響環境的一切行動,皆可稱之為組織創新的擴散。
以這套理論架構,探討台灣電力公司、台灣自來水公司、高雄港務局及中華電信等國營事業,透過嚴謹的內容分析,可以發現國營事業組織創新決策過程,可由五個階段排列而成:
(一)議題設定階段:
1.國營服務業組織創新提案者的創新動機,受外在環境影響程度,大於組織內存在的問題和需求。
2.國營服務業組織創新文化較完善。
(二)合理化階段:
1.組織領導者的特質會影響創新方案的成功。
2.國營服務業組織內溝通模式較為完善。
3.國營服務業組織創新,多半採用權威性創新決策。
(三)再定義/再調整階段:
1.組織創新事物多來自組織內部。
2.國營服務業組織創新事物,是以既有的組織結構進行。
3.國營服務業組織創新倡導者為領導者。
(四)確認階段:此時人際管道的傳播功效較佳。
(五)常規化階段:以大眾媒體或區域性的傳播管道功效較高。
(作者是成功大學EMBA執行長、長榮大學EMBA副執行長)
【2006/09/10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