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10日 星期日

張寶誠專欄》談策略規劃(下)

■ 張寶誠
上周提及策略規劃流程前兩個關鍵步驟,分別是對外進行整體及產業環境的需求分析;對內進行核心能耐分析。以下介紹第三個步驟:
步驟三:競爭分析 創造競爭優勢
前兩個步驟屬策略分析階段,第三個步驟則進入策略擬定階段,需強調策略規劃的目的,是要讓組織全體成員朝同一個方向前進,因此組織的共同目標是最重要的前提。在此前提下,結合步驟一與步驟二的分析結果,進行步驟三的競爭分析,從中評估與挑選可行性策略。
運用SWOT進行競爭分析,分析外在環境的威脅與機會,以及組織內部條件優勢與劣勢,如果呈現「環境/機會—能耐/強勢」的態勢,則擬定前進策略;處於「環境/威脅—能耐/強勢」的狀況,則積極擬定改善策略;若呈現「環境/機會—能耐/弱勢」,則採取暫緩策略,並加強核心能耐的培養;處於「環境/威脅—能耐/弱勢」的狀況,則必須採取撤退策略。
可行策略評估與選擇完成後,就進入策略展開的階段,此階段須就財務績效、顧客滿意、營運流程、學習成長四個構面,依據策略展開功能別方案。
落實執行力的關鍵:對的人做對的事
以上僅就策略規劃的流程與步驟做一概念性的描述,在策略規劃完成後,更重要的是如何落實執行,而執行力的關鍵就在於「找對的人做對的事」。
若將企業比擬為一艘巡航於汪洋中的戰艦,創辦人或董事長就如同船長,他的任務是在混沌中探尋策略;擘劃企業願景、強化企文共識。執行長則是舵手,他的任務是在混沌中追求精準;讓企業資源聚焦,強化資源整合。
在船長與舵手掌舵下,船隻的航向已定,管理階層等同於大副,他們的職責是在確定中集中火力;進行任務方向校準,強化執行的精度。至於為數眾多的執行人員,就如同水手,他們的任務是在確定中擴大戰果;進行任務核心擴張,強化經營綜效。
企業領導者、管理者及執行者都必須清楚自己在組織中的定位,以及應該扮演的角色、必須發揮的功能,努力在自我崗位上做對的事,並且把事情做對,也唯有如此,策略規劃的效益才能淋漓盡致地展現。
(作者是中國生產力中心總經理)
【2006/09/10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