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4日 星期六

《麥肯錫論析》建構承熱地圖 透視企業風險

工商時報 金中仁
2004/2/4
管理風險是企業在為股東創造利益時必須承擔的責任。從近幾年來的倒風看來,並不是每個企業都知道管理風險。不僅中小企業,大型企業也不例外。美國麥肯錫企管公司最近分析了200家財務服務公司,發現其中90家在過去5年中曾發生過150件危機。另外,該公司還做過一份調查,發現36%的大企業董事並不完全瞭解公司面對的風險有多大,另外還有24%的董事認為公司的風險管理措施效果不彰,1 9%認為公司內部並無風險管理辦法。
越來越多企業為避免風險而作風保守。美國證監會主席唐納森(W illiam Donaldson)曾表示,他對於近來企業「失去冒險熱誠」感到憂慮,因為只有勇敢接受風險的挑戰,才能替股東製造價值。
麥肯錫將風險廣義定義在「所有可能讓企業財務表現低於預期」的事件,所謂企業財務風險,就是資本、獲利、現金流的風險。
風險可能來自4個方面:
1、市場風險:由於證券、匯率、利率、大宗物資等的變動使得市場出現波動而影響價格後所產生的風險。福特汽車在2002年時便因特殊金屬(金巴)的市場價格突變,造成9億5千2百萬美元損失。
2、信貸風險:起自於貸方失信,不能及時還款。紐約銀行宣布2 002年第3季壞賬損失2億多美元,9成出自對通信業的貸款。
3、營運風險:因內部程序及系統作業不良而發生的損失。2002年,美國巴爾的摩的全一(Allfirst)銀行發現因內部管理疏忽,任由一名交易員作弊,在前5年虧空6千萬美元。
4、營業額的變動:市場變化可能會造成營業額的變動,影響企業收入。美國聯合航空公司因乘客減少、市場萎縮,不得不於今年稍早宣布破產。
做好風險管理以前,企業首先需要知道自己可能會承受什麼風險,讓風險透明化,確定它的種類,可能帶來的損失,企業願意承受的程度等,並且最好將上述的評估責任交給一個獨立的單位,直接向董事會及執行長負責。如果能夠做到這裡,企業在風險管理上已經向前邁進一大步。
這樣還不夠。除了正式的管理機制之外,企業還應該努力從內至外,由上至下,培育出一種隨時隨地、凡事自動從風險與回報上評估事情因果的文化,評估個人績效時,必須調整其個人風險承受能力。
要能適當管理風險,企業當然應先要知道其面對的風險程度,以及這個風險可能對企業財富造成的衝擊。一般企業事實上並不能確實掌握其承受的風險程度。美國一家保險公司最近因為投資在高風險、高回收的產品,九○年代時曾為公司帶來極好的回報,但是近來的熊市使該產品收益一蹶不振,令保險公司措手不及承擔巨額虧損。
不同的企業都承受不同程度的風險,不妨針對企業的特徵,直接面對這些風險。例如,製藥公司在營業額變動上的風險可能較大,因為市場隨時可能因為新藥的出現而改變對現有產品的需求量。製藥公司該如何歸類其研究與發展的風險,也是大學問。
不僅要知道承受的風險屬於哪種類型,企業同時需要知道,承擔的風險該如何以財務數字表達,對公司財務可能造成多大的負擔及收益。在財務的層次之下,企業更應該從一個較宏觀的角度考慮,同一個風險對於不同部門可能造成的衝擊多大。例如,美國運通可能會發現航空業突然
萎縮,對它的業務至少造成3方面影響︰旅遊相關業務總量變小,信用卡業務萎縮(客戶不再用卡買機票),該公司保險部門擁有的航空業股價走低。
該如何使這些風險透明化?麥肯錫建議企業建構一個承熱地圖(h eat map),以一個簡單的圖囊括整個企業,不同地塊表示各個單位,並在各單位位置上標出所承受的風險(以四分類計算,最好能代算為財務數字),以及企業總體承受的風險。
承熱地圖可以不同的顏色來表達風險的集中程度,例如凡一個單位承受了總體風險的10%以上者,均以紅色標示,5%以上以綠色標示等。熱力越集中的地方,表示風險越為集中,需要管理階層注意。資深管理者應該定期審查,並決定風險程度仍在可忍受範圍。例如,科技公司需要時時審視研究與發展計劃,是否太過集中於高風險產品開發,與現有產品發生關聯性等。
高風險不一定是壞事。不同企業有不同承受風險的能力。但是,企業至少應該在承受風險以前,先擬訂一個風險策略,決定它可以承受的極限。
制定風險策略是企業在做投資決策時最重要的一個行動。好的風險策略可以理清風險的種類,並讓企業清楚知道它可能帶來的正負面效應,當這些效應出現時,該如何因應。
在董事會的幫助下,企業執行長應該要為企業風險策略設定範圍,使得風險成為一個可以被理解、可以受管理的元素。企業應該只承擔那些它能力理解、能夠管理的風險。這個道理很簡單,但卻不容易為企業所做到。例如,在網際網路最盛的時代,很多通訊器材企業不事前查核信用,便貿然提供網路公司大額融資,結果網路泡沫破滅,這些資本也就有去無回了。
如何設定承受風險的程度,一個普遍使用的方法便為先設定一個信用評等的目標區,然後再從資本結構來思考可以承受的風險。風險越高,可忍受的信用評等越低。但信用評等低到目標範圍之外時,企業要不然就需要增資,否則便需要提高風險程度。
在風險回收上,視董事會及執行長的眼界不同,各企業能夠接受的報酬率也不同。雖然高風險就應該得到高回報,但是部份保守企業在回收水準的設定上並不一定與風險成正比。
從承熱地圖的追蹤上,企業能夠隨時追蹤策略,並在必要時採取修正性行動。
風險管理需要專人負責。企業需要一個正式的、以全公司為範圍的管理委員會,由各個事業單位先決定自己的風險承受,然後再綜合成一個全公司的風險承受能力。在制定整體風險承受力的過程中,各個部門的主管都將會對他們可能面對的風險是什麼、該如何面對它們有清楚的認識。每個月定期集會,共同審議承熱地圖,正視風險。
(本文摘譯自麥肯錫季刊)(92、12、11工商時報經營知識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