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5日 星期日

經營結構研究 管理新顯學

■ 劉仁傑、張書文
模組化與開放性結構等概念,不僅是支持產業全球化趨勢的重要基礎,也是支配產業界研發管理與競爭策略的主要思維。因此,經營結構研究已成為管理領域的顯學,最近日本經營結構研究的主要領導人———東京大學藤本隆宏教授訪台,開啟了日台學術界的經營結構研究交流。
藤本隆宏領導的研究團隊,2001年出版的《經營結構》一書,帶動日本產學界以結構觀點進行產業研究的風潮。藤本隆宏領導的「製造業經營研究中心」 (www.ut-mmrc.jp),已成為國際經營結構領域的研究重鎮。東海大學設立的「產業創新經營研究室」(www.kmode.com.tw),2005年4月結合國內學術界,出版《讓競爭者學不像透視台灣標竿產業經營結構》,受到藤本隆宏團隊的高度重視。我們一致認為,日台學術界的經營結構研究交流,對釐清東亞產業競爭力的本質,極富意義。
磨合型管理,打破全球化迷思
結構是描述構成要素間相互依存關係形態的一種系統,不僅能表達系統切割上功能分擔和搭配的相互協調,也能反映系統內成員的互動關係。因此,經營結構是直接支配產品、組織及流程的策略性系統,與產業發展和企業競爭息息相關。經營結構模式,包括產品系統結構與成員互動關係兩個維度。
系統結構可分為模組型及整合型。模組型係指將系統內構成要素,依照相互依存關係的濃淡強弱加以整理,使其形成各個可獨立的模組,並藉由規則化共通介面加以連結的一種策略性思考模式。整合型容許系統內各構成要素間存在複雜的相關關係,並促成各構成要素間積極進行溝通的一種策略性思考模式,從組織間互動的觀點看來,是一種強調「磨合」的管理模式。
整體而言,模組型管理模式強調系統內與成員間介面的規則化,透過降低溝通成本,提升競爭力;磨合型管理模式強調系統內與成員間互動的深度與品質,透過綿密的關係,形成差異化優勢。
參與成員的互動關係則可分為開放性及封閉性兩種。開放性是指系統資訊共有的範圍或程度,企業採取開放性策略,可以藉由產品系統的使用者增加,匯集各方相關知識,來提升產品性能。封閉性則恰好相反,與外界接觸較少,以獨立性運作為主,因此互動成本大幅提高,優勢在於能磨合出差異化的競爭優勢。
基於上述經營結構觀點,全球化帶動的開放性結構,將使模組型管理模式大行其道,挾制定規格優勢的美國跨國企業,以及挾成本優勢的中國大陸代工據點,成為最大贏家。但事實並非完全如此,最近日本豐田汽車、佳能集團的高成長與高獲利,與美國同業的虧損與衰退,形成強烈對比。日台經營結構研究顯示,反全球化的有限度封閉性結構,讓磨合型管理模式有很大的發揮空間,日本與台灣的產業競爭力,不僅不會一蹶不振,甚至有很大的逆勢成長空間。
藤本隆宏談日台經營結構優勢
藤本隆宏5月14日在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的邀請以及國瑞汽車的協助下,對台灣汽車暨零組件企業發表「汽車結構與組織能力構築競爭」演講,引起台灣產業界廣泛回響。
藤本隆宏首先指出,從中長期競爭力觀點,規模不是重點,組織能力才是關鍵。所謂組織能力,是指其他企業無法簡單模仿的日常營運能力(諸如5S、JIT等)、解決問題所需的改善能力、以及形成這兩種能力的進化能力。組織能力是形成短開發前置時間、短開發工時、高品質產品生產能力等深層競爭力的基礎。有別於價格這類表層競爭力,顧客或競爭對手可以直接感受到,組織能力與深層競爭力因為無法直接觀察,因此,很難被競爭者模仿。
1950年代,豐田汽車規模比現在的台灣汽車企業還小,但由於豐田持續致力於組織能力構築,才有今天的成就。歐美媒體始終搞不清楚豐田汽車的獲利來自哪裡1993-2003年豐田汽車應用VE/VA(價值工程與價值分析)進行產品設計,累計達成1,000兆日圓的降低成本成效,但這種設計改善的組織能力與成效,消費者或競爭對手通常無法直接觀察到。
藤本隆宏認為,豐田汽車的成功,堪稱結合日本社會脈絡與經營環境,致力於組織能力進化的典範。這個典範反映了日本製造業擅長整合能力,適合用磨合型管理模式,進行像汽車這類整合型產品的開發與製造。
他進一步引述研究成果指出,美國擅長構想能力,適合知識密集型模組產品;中國大陸擅長動員能力,適合勞力密集型模組產品;韓國擅長集中資源,適合資本密集型模組產品。台灣則以靈活調適能力著稱,在磨合軸與模組軸均有成功案例。例如汽車與半導體技術分別由日、美經過台灣這個中繼站,進入中國大陸。他認為,台灣充滿機會,但也可能遭到各國圍攻,結構思維有助於台灣省思出路。
東海大學產業創新經營研究室的研究心得,與藤本隆宏的觀察有異曲同工之妙。我們認為只有經過磨合的產品,才能讓競爭者學不像。譬如提供滾珠螺桿模組的上銀科技,就是透過強化設計、自製設備與製造等內部磨合能力,提供給工具機廠自由選用。磨合型管理模式的深化程度,將是支配上銀科成為工具機零組件業界的島野的關鍵。
用磨合對抗模組,共創優勢
此外,巨大機械透過A-Team,與協力廠聯手從降低庫存、縮短交期開始,朝向以車架為中心的協同研發,並以Global Total Cycling Solution的提供者自許,成功透過磨合型管理模式提供高級自行車,與大陸據點做有效區隔。
全球化已蔚為趨勢,但是檢視許多具競爭力的特定國家產業或個別企業,往往反其道而行。藤本隆宏的研究心得,除有效說明新近日本企業競爭力的本質,對台灣也有如暮鼓晨鐘。
事實非常明顯,大陸產業發展提供台商參與機會,透過移植與整合,是擴大事業版圖的歷史機會。我們認為只有傾向封閉性,也就是強化大陸做不來的內部研發管理與外部協力體系,才能對抗大陸結合廉價勞力與標準製程的競爭策略。這個「磨合型管理模式」如果成功,代表製造實力能夠克服市場需求的多變,取得更高的附加價值,對抗中國大陸產業的「模組」競爭。
最後我們想強調的是,大陸的崛起說明,以往台灣產業依賴國際產業分工的「製造」與依賴協力體系的「共生」,重要性已經日減。換句話說,台灣產業只有致力於與國際企業同步的「創造」,以及結合協力體系的「共創」,才能迎接全新挑戰。
日台經營結構研究交流,釐清磨合型管理模式,有助於思考台灣產業今後努力方向。
(作者是東海大學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系教授劉仁傑、副教授張書文,兩人是產業創新經營研究室核心成員)
【2005/06/05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