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育新 人性的活塞一旦打開,數位媒體不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滿足消費者需求的推手。 不論是傳統的行銷,還是現代的數位化行銷,溝通的對象都是消費者,消費者並沒有因數位化而變得更簡單。在經濟部商業司「提升廣告業計畫」舉辦的專題講座上,台北市媒體服務代理商協會理事長張景星,要媒體從業人員回想廣告第一堂課:消費行為模式。 回歸到「人」身上,很簡單,也很複雜。張景星表示,人,很難拿捏,科技持續進步,但似乎沒有讓人的生活變得更簡單。人,不會因為數位化帶來的方便,而大方一些,還是一樣難以親近。 他建議媒體人暫且放下媒體專業、廣告人的身分,把自己歸零,重新體會當「消費者」的滋味。「必須把自己融入消費者的生活,和他們一起生活、呼吸、吃喝拉撒睡。才會隨時隨地知道他們的眼神在哪裡、關心什麼、想要什麼。」消費者是多變、難搞的,張景星希望媒體人,在街上、公車上、捷運車廂裡,聆聽周圍的人在說些什麼。 接著,從這些點來延伸,擴張連成線,變成面,「就會和人群生活在同一個空間。你所要傳達的訊息,自然會在沒有強迫的情況下,被看到、接受,甚至起而行動。」 數位時代下,行銷環境大幅改變,以往被動、單向傳播已不敷所需。台灣電通資深創意總監陳座成表示,消費者習慣隨著數位化而改變,開始擁有表現的主權。「數位化的特色,是互動、即時、擴散、民主,媒體人必須針對這些特性,主動出擊。」 「無名小站」網站因為抓住消費者的心,而登上台灣個人網站的龍頭寶座,用戶持續攀升。該網站原本只是交大資工社群互相聯絡的BBS,站長簡志宇以自身也是使用者的心態出發,漸漸發展出結合相簿、部落格、BBS等功能的互動平台。 無名小站行銷業務部協理林弘全認為,像部落格這類個人傳播互動環境,所需要的行銷就是和消費者對話,傾聽他們的反饋,「先花時間了解目標群眾的生活習性,再談要傳達的訊息」。 「消費者主控的時代來臨了!」正如國際廣告協會台北分會理長蘇雄所說,行銷要點不再是產品性能與效益,媒體人應有開放的心胸、創新的態度,才能發揮數位時代群眾的參與性(Participation Marketing),交出亮眼的成績單。 【2006/09/08 經濟日報】 |
2006年9月8日 星期五
當自己是顧客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