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7日 星期四

會計經緯》話說兩稅合一

■ 陳伯松
1975年,學長趙揚清女士畢業於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她的碩士論文寫兩稅合一的研究,指導教授是前財政部長王建煊先生。
兩稅,指的是營利事業所得稅和個人綜合所得稅,對這兩稅(都屬所得稅)一直以來大家都說有重覆課稅之虞,激烈的說法甚至指責:「對同一隻牛剝了兩層皮」,兩稅能否合一是有研究的空間。
若沒記錯的話,上述論文的結論有二:一、兩稅合一可以消除重覆課稅。二、推動兩稅合一必須考慮它的負面影響,包括:(一)國家財政稅收犧牲太大,(二)此制不利於所得分配及社會財富重分配,(三)加重稽徵程序的繁雜性,提高了稽徵成本。
稅收犧牲太大
趙女士畢業以後一直在政府部門服務,時序來到1989-1990年間,她擔任財政部國庫署署長,當時的財政部長正是王建煊,當時行政院在財政賦稅方面完全信任、支持財部,在台灣財政史創造了一個健全財政的黃金局面,那幾個年度都有歲計盈餘-政府年度收入超過年度支出。
最重要的是,在當時,王與趙師徒二人,若想推動兩稅合一,應該是順理成章,水到渠成,可是為何未見動靜呢?上述論文結論中的負面效果,應是他們念茲在茲的,就以可能犧牲的稅收來說,估計短收所得稅將達三分之一以上,即每年減少數百億元(在當時),所以論文中並陳全部合一和部分合一兩案。即便如此,部分合一案仍然犧牲太多的稅收。
20世紀末,行政院長和財政部長都已經換了人,趙女士也不再擔任國庫署長。不知怎的,兩稅合一重新又被提出,並被強力賦以消除重覆課稅的目標,至於此制的負面影響,好像沒在媒體上被賦予關注,被公開提出討論的機會也不多,反而常常看到的是「一隻牛被剝了兩層皮」,這種簡潔的思維引導,而這句話的辭意則不知所指為何:世界上有那隻牛生有兩層皮,可以讓人剝了兩次?
「消除重覆課稅」這口號即便在夢中出現,也叫人口爽心爽。問題是,循這思維,在中國古稅制中有多種方案,例如明代(約500年前)的一條鞭法,唐代(約 1,300年前)的租庸調制,或者更早的戶稅、人頭稅,這些稅都朝消除重覆課稅方向發展,它們應付得了現代國家的財政需要嗎?
背離三大原則
林全前部長曾提出「徵稅如拔鵝毛」的說法,良稅或成功的稽徵者就是拔愈多的鵝毛,鵝卻不叫(當然,不能把鵝弄死,死鵝也不叫)。然而,台灣有些鵝,不要說要拔牠一管鵝毛,只要有人接近牠,牠就呱呱叫:「重覆課稅,重覆課稅。」
人怕鵝(在農村當過穿開襠褲小孩的人不敢否認這點)或者想討好鵝,或許是當時政府貿然推出兩稅合一的真正原因。不過,很巧的是,台灣的財政惡化和所得分配惡化,也都是過去17年的現象,其原因固然磬竹難書,不可諱言:兩稅合一也是罪魁元凶之一。
優良的租稅必須符合下列三原則:一、取得足夠的財政收入,二、平均國民所得分配,三、簡單而有效的租稅行政。兩稅合一完全背離這三原則,是一種劣稅,世界上少有國家採用。
(作者是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秘書長,請見http://mail.ardf.org.tw/~blog/。本專欄周四刊登)
【2006/09/07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