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22日 星期一

文創業第一代抽芽新生……

■ 鄭秋霜
美國總統約翰‧亞當斯曾說:「我必須研讀政治和戰爭;這樣,我的兒子才能自由讀地理、航海、商業和農業;然後,他們的孩子才可能研讀文學、藝術、音樂、舞蹈、戲劇。」
「讓孩子研讀文學、藝術、音樂、舞蹈、戲劇」這句名言,曾被許多政治人物作為選戰文宣。政治人物能否實現老前輩的理想,或許還是個未知數;倒是已有愈來愈多台灣企業家或名門家族,讓下一代卸下接班重任,專心學藝文、搞創作。
以國際牌洪建全家族為例,自洪建全創業,第二代也都從商,但到了第三代的洪裕鈞、洪裕淵,兩位堂兄弟都學工業設計。其中洪裕鈞還與建築師妻子張淑征共組十一設計事務所,在台灣已頗具知名度。
過去,企業家或社會名流第二代,大都念國外名校的MBA或醫學、理工、法律,但現在,家有第二代是畫家、舞者、設計師、搞音樂、攝影、動畫、玩劇場,當導演或是藝術經紀的,比比皆是。
一世代的觀念轉換
「我最近遇到的客戶,第二代都在國外學設計,例子真是不勝枚舉!」台灣唯一獲得IF金獎及Reddot獎「Best of the Best」兩項國際設計大賽最高榮耀的大可意念設計總監謝榮雅說。
謝榮雅從小不愛念書,只愛拆東西、畫畫,原本已考上一所高商美工科,並已繳交國中畢業證書準備入學,當牧師的爸爸帶著媽媽,晚上竟然跑去敲校長的門,把他的畢業證書要回來,不讓他就讀。
也在學校教設計的謝榮雅說,過去,小孩如果堅持學藝術、設計,父母通常會撂下「你敢去讀,我就把你趕出去」的狠話;現在的情形剛好相反,他的學生有人念完工業設計後不想當設計師,家長的反應竟是「你若不去做設計,我就把你趕出去」。
任職媒體主管的W女士,兩個兒子都很有繪畫天份,老大想走藝術這條路時,她堅決反對;可是,到了小兒子念大學時,她卻完全贊同且支持他追尋自己的興趣。
這中間,只隔了六年。
有助台灣產業提升
赫然發現自己心態的轉變後,她不禁感嘆地說:「整個社會環境真的變了!」
謝榮雅觀察,台灣很多企業老闆做代工起家,有感於不會設計,常把利潤拱手讓人,在代工利潤微利化的趨勢之下,只有重視設計才有可能轉型突破,因此,愈來愈多人願意讓第二代投入設計行業。他認為,企業第二代投入設計,有助於台灣產業提升。
文化創意產業的興起,更是一股重要推力。文化創意必須靠設計才能令人感動、方便好用,使得社會大眾逐漸認同設計這項工作,願意讓下一代去嘗試。
台灣松下董事長洪敏弘發現,企業家子弟投身文創業,雖有父執輩的人脈或光環,可增加曝光、能見度,但如果沒有真功夫,轉眼也會被市場機制淘汰,家族的名望不再是光環加持,而是沉重負擔。
因此,他認為,這些投入文創第一線的企業家或名門子弟,「他們最適當的稱號,應是充滿自信的『文創業第一代』」。
實踐大學服裝設計學系講師許鳳玉呼應這個看法。她的學生不乏企業家第二代,有些是家裡本來就從事服裝相關行業,有些則完全不相干。這些年來,家長對於小孩學服裝設計,接受度提高許多。
用設計創意讓人感動
許鳳玉分析,企業第二代投入藝術設計相關領域,除了個人興趣,主要歸因於文化創意產業的興起,儼然成為未來產業發展的主流方向,加上有些傳統產業家族想嘗試多角化或轉型,讓第二代發揮他們的興趣,或許可在家族企業轉型時發揮作用。她相信,這些有設計背景的第二代,將有能力扮演好「文創第一代」角色。
事實上,不只企業家後代勇於成為文創業第一代,許多在職場打滾多年的職場人士,在規劃事業第二春或換跑道時,也勇於追求自己所愛。
一位曾在外商科技公司工作的專業經理人,從小就有繪畫天分,但在父親強烈建議下,大學時他選了讓自己畢業後「不會餓死」的商學院科系就讀;幾年前他辭去工作,以40多歲的年紀,報考國內藝術科系碩士班,要把曾經辜負的天賦,在有生之年充分發揮。
許多人喜歡問:台灣到底有沒有具代表性的文化創意產業或公司?文創產業有賴生活經驗及跨領域整合能力,才能成長茁壯。只有愈來愈多人勇於從原先被家族設定,或社會規劃好的事業或就業跑道,轉而投入這個新興領域,文創第一代,才有可能在台灣產業史上留下開疆闢土的足跡,台灣文創產業的代表性企業,也才可能早日出現。
【2006/05/22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