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25日 星期四

生活產業新商機 創造驚喜趣味

■ 王家英
零售業的面貌和形態,隨著社會結構及消費者生活形態改變,而不斷創新。過去的消費者只求吃飽、穿暖、方便,現在的消費者,更重視美麗、快樂,與新奇、趣味的滿足,也因此造就了流行生活產業通路崛起。
40年前,日本Sony集團的創辦人之一,也是日本企業國際化的先驅盛田昭夫,以前瞻性的眼光,在日本開創進口流行雜貨商品及西方消費情報的PLAZASTYLE公司(前身為Sony Plaza公司)。MINIPLA就是PLAZASTYLE旗下最被看好的通路品牌之一。
如今,台灣最大流通集團統一超商總經理徐重仁,在觀察多年、時機成熟後,主動「示愛」洽談合作,終於追求成功,讓這個原本只專注日本市場的通路,以授權方式跨出國際化的第一步。
徐重仁指出,台灣女性主義興起、單身與晚婚主義抬頭,加上小家庭仍是未來社會趨勢,可以預見,目前已有30億元規模的生活雜貨產業將益發蓬勃。
新流行情報匯集站
他說,現代人購買生活相關商品,除實用性外,也越來越重視生活品味及居家布置,「這種追求個性與趣味的新消費熱潮,會持續發燒」,所以,統一超商將以「潮流集品館」的新概念形態,在台灣開設MINIPLA連鎖店。
所謂「潮流集品館」,是指匯集全世界各地最新、最流行的各類型商品,消費者可以輕易在此獲得最新流行情報。這個概念是PLAZASTYLE的起源,也是它的經營宗旨和成功的關鍵。
PLAZASTYLE社長內田公夫指出,盛田昭夫當年之所以會有這個點子,主要是過去Sony出口許多電子零件和家電產品到美國,賺了許多外匯,美方建議Sony何不趁機進口一些產品回銷日本。
但到底要賣什麼產品呢?這位日本企業國際化的先驅,眼光果真不凡,他當時就看到生活居家產業的未來,認為日本社會對於國外新奇流行事物接受度很高,但市場上並無類似形態的店舖,應該引進歐美最流行的生活雜貨及生活情報給日本消費者,讓他們體驗西方的生活消費文化。
這個商業概念,加上走在流行前端的經營及採購策略,深獲日本女性的認同。
多年發展下來,PLAZASTYLE除了最早成立的Sony Plaza、MINIPLA,還有Serendipity、From Heart,店數約105家,資本額12億日圓,截至2006年3月為止,前一年度營業額404.1億日圓,獲利18億日圓,每年來客人次8,000萬人,在日本生活雜貨產業排名中名列28,在日本零售服務業排名第五。
MINIPLA成立於2000年,商品種類介於3,000到5,000種之間,化妝美容保養品占40%、服飾20%、食品約10%,其他家庭用品、文具、玩具、雜貨占30%,主要開設在交通轉運站、車站、機場等商圈,採取加盟經營,成長潛力最被看好。
軟性消費鎖定女性
由於訴求走在世界流行的尖端,該公司商品開發團隊,每年在歐美各地尋找新奇商品,全球的合作供應廠商超過800家,店內的商品品項,每兩周就更新一次。門市同時發行免費索取的S.P.雜誌,提供相關商品訊息和流行情報。
內田公夫在Sony工作26年,過去長期浸淫在電子零件產品領域,去年接掌PLAZASTYLE,由「硬體」產業進入截然不同的「軟性」消費行業,即面臨二大挑戰,一是為這個40歲的企業規劃下一個成長曲線的策略,二是配合Sony「聚焦整合」的策略,公司由Sony Plaza更名為PLAZASTYLE,與母公司劃清界限,也進一步突顯這個事業以女性顧客為主的品牌形象。
他指出,除了開創新品牌通路、繼續展店,國際化是未來成長的重要策略之一。MINIPLA以歐美進口商品為主,國際化的目標市場當然是非歐美的亞洲地區,台灣市場與日本最接近,根據該公司在日本觀光景點門市的調查,台灣觀光客是最主要的外來客。所以,先以台灣為國際化的第一站。
內田公夫勇敢跨出國際化的第一步,除了看好統一超商流通次集團豐富的連鎖化經驗,更看重徐重仁對日本服務業挑剔細膩的企業文化的深刻了解。他認為,「一流而合拍的夥伴,是國際化成功的關鍵」。
跨出國際化步伐
他與徐重仁因此項合作而相識,卻一見如故。「可以說是一見鍾情」,徐重仁開玩笑地說,所以能一拍即合。
徐重仁以經營台灣零售流通業市場為主,卻不停地向國際流通業取經,借助國際品牌的know-how讓自己壯大,再進攻國際。
選擇合作對象及引進品牌的過程,有如淘金,除了要有慧眼,選對目標,還得認清自己所處環境的脈動,在適當的時機引進,以適當的方式培養,才能真正開採到金礦。
複製便利店經營模式
為了讓這個新事業快速成長,MINIPLA不像統一超商之前其他新事業,獨立成為子公司,反而以統一超商事業部的方式發展。徐重仁指出,這樣可以更有效的發揮資源共享的效益,讓事業核心業務更快上手。
分析台灣現有生活雜貨市場,雖然已有不少連鎖品牌各居一方,但可以預見,在統一超商流通巨艦的龐大資源護航,以及日本強勁的經營Know-how和商品組合優勢下,MINIPLA對目前散見各社區和學校商圈的小型精品雜貨店,以及生活雜貨業,可能造成經營衝擊,但也是推動升級的力量。
零售業者指出,回顧過去統一超商引進新業態的過程,等於不斷複製過去開創便利商店,取代傳統雜貨店的模式,再持續累積、加深連鎖化經營的Know- how,每增加一個新事業,就是再一次的連鎖經營知識和功力的深化及廣化,除強化集團本身整體競爭力,也同時在整理、提升市場。
由此可見,零售業的創新、升級,除了時代、社會及需求因素,關鍵性的推手,功不可沒。
【2006/05/25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