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21日 星期日

物流決戰 服務定輸贏

■ 李小芬
整理台商西進大陸投資生產的貨物運轉問題,隨著當地和全球各國投資大增,而成為最近幾年的熱門話題。本月5日中山、長庚、香港中文大學的亞太EMBA班舉辦的兩岸經貿座談會,特別邀請香港中文大學副院長兼電子化物流研究中心主任張惠民教授、香港機場管理局中國投資部總經理西小虹,探討兩岸三地的物流發展狀況和商機。
珠三角崛起 來勢洶
首先,針對香港如何服務珠江三角洲九個省加上香港、澳門,擔任亞太物流中心的角色,張惠民指出,由於珠江三角洲的鹽田港已經承接不少海運物流的工作,香港不再有海空運全包的優勢,如果物流的服務不加強,以關稅為吸引力恐只能再享有一點優勢時間。
西小虹指出,大陸正在加速發展自己的技術,台商和大陸商人合作,若不能「心心相印」,便要有合資終會分手的打算,預先作好互相尊重、合理公平的「終止條款」十分重要。
物流是物品生產與銷售之外的商業活動,包涵運輸、倉儲、流通加工、報關、承攬及資訊等。張惠民指出,珠江三角洲比長江三角洲,及後來來勢洶洶的渤海地區都發展得早,珠江腹地的廣東省至2004年出口值仍占全中國32.3%,而出口的前五大產業依序為電子電訊產品、成衣、製鞋、紡織、玩具。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2001年至2004年,這五大產業的出口值是有變化的,電子電訊產品與年俱增,而且目前以高科技產品為名稱,成衣、製鞋和紡織與年遞減,反而是玩具產品已經是和科技結合,沒有減少,電子玩具倒不失為經營的方向。
根據張惠民的分析,大陸的人力成本正在升高,使得成衣、製鞋這些人力密集的產業又有往他處移動的跡象,根據他在二年前開始進行的實地研究發現,在過去發展很好的時候,一般的製造業並不注意物流供應鏈的管理。
也就是說,客戶和供應商之間往來,沒有很注意物流管理的細節,通常是由客戶根據經驗去下單,但是不會去過問工廠的生產計畫,等到發生困難時再解決,過程很粗糙的。
但是近年香港有電子電訊產業的物流商,卻很注意供應鏈的問題,並且努力提高附加價值,減少不必要的物流障礙,管理效率隨之提高。
台商赴大陸投資高附加價值的電子類產品,通常都是採用航空物流的方式交貨,有時在兩岸三地造成一位難求的情況時有所聞,目前台灣的電子類或精密機器製造業又已經陸續將生產基地轉移到中國各省,研發大多數還留在台灣,技術人員經常兩岸三地不停的往返,一些關鍵性零組件,更因為時間緊迫必須採用空運方式運送,成本的考量也日益重要。
香港 強調關稅優惠
分析正常的物流供應鏈運作,首先由企業向供應商提出採購需求,供應商完成製造後再交由貨運承攬公司,將貨品完整的出口到買方公司,這中間需經過商流、物流、金流、資訊流等手續,才能完成交易程序,航空物流業者扮演著重要的控管角色,對於承攬貨物的安全性及時間性,都必需全權負責。
傳統的供應鏈流程,則有庫存問題、品管問題、交貨延遲、人力成本高、手續繁雜等問題。
自1988年開始,香港、新加坡韓國、馬來西亞、澳門、泰國日本及中國等國陸續採用自動化供應鏈流程,除加速流程的簡化、空間的彈性運用,還有企業內部庫存能見度提高、價格競爭優勢提高等優點。
張惠民指出,香港在擔任兩岸三地、或是珠江三角洲貨物的物流中心角色,在海運方面已經日益消退,業務必然會逐漸減少,因為有些產品會直接從珠江的鹽田出口,貨物的運送可以節省再送到香港的車程和手續費用。
鹽田目前每天都有航班,但要依靠空運的電子產品等高科技貨物,仍有九成再送到香港才出口,香港目前在航空物流方面還有些優勢,靠的是什麼呢?就是關稅的優惠、保稅區的設置,以及和全球空運、海運的聯結密切的便利。
物流品質 決勝關鍵
但以大陸的發展情勢來說,張惠民卻認為,這樣的優勢沒有多少時間了,未來必須要掌握物流的服務品質,才是關鍵。
「因為,以香港為物流中心的北亞太地區經濟體,已經成型了,將來從日本、韓國、台灣把材料透過香港,送進珠江三角洲,製成後再經過香港出口到美國、歐洲地區、日本的運作形式,已經非常清楚,而日本往往會把珠江三角洲生產的成品再送回日本加工,再賣到歐美,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
有關在大陸從事商務活動,香港機場管理局總經理西小虹指出,目前大陸全面向國際開放,外資到大陸目前是併購多於新設企業,而且最近以來逐步轉向技術密集產業,特別是中、高科技業和服務業。
根據中國大陸2003年4月12日施行的「外國投資者併購境內企業暫行規定」,在大陸,併購是以法人為主體進行的,投資者不可輕忽。外資企業與陸商合資,常有新舊老板管理文化,及外籍幹部、本地勞工之間的衝突。因此,西小虹仍建議,如果可能的話,盡量獨資,若非合資不可,一定要小心選擇夥伴,而且不只是大陸夥伴,境外夥伴也要小心。
有時候即使是只佔10%股份的壞夥伴,都可能足以毀掉你的合資企業。所以,「到大陸經營合資企業,便要尊重合作夥伴,訂出合理公平的交易原則,而且,要預先訂出「終止條款」,以防萬一。」西小虹語重心長地說。
物流登陸 一場硬仗
問:從上海把貨物空運到美國,最便宜的路線竟然是上海到香港,再到台北,然後到美國,請問張教授,中國大陸會解決這個問題嗎?
香港中文大學副院長張惠民答:這是航權的問題,同時,大陸的航空設計仍是以人流為主要的考量,不是以貨物流為主,所以,我認為這個問題不是那麼快能夠改善。
問:物流業者赴大陸投資應注意那些事情?
香港機場管理局中國投資部總經理西小虹答:目前香港的空運物流在通關及關稅上有許多中國其他機場無法取代的優勢,加上國際化的程度高,台商物流業者可與香港的物流業者結成夥伴關係, 再前往大陸設點開分站會比較理想。中國大陸內需市場大,要涵蓋地域更大,想在中國內地經營航空物流,必須與當地運輸業者合作才會有優勢,但對於法律部份要充分瞭解。
問:國內物流業者到大陸投資的情形如何,是否可以獲利?
百及物流公司副總經理陳英洲答:目前國內有些業者到大陸投資,但專業的第三方物流業者至大陸投資者寥寥無幾,據悉能有獲利者也少之又少,究其原因主要是:
1.運輸倉儲投資額大回收慢。
2.大陸員工對公司忠誠度低。
3.外資經營道路運輸仍有法令限制。
4.地方保護主義,整合不易。
5.對物流能提供的服務瞭解有限,業務開發不易。因此,將來台商要到大陸投資物流仍有相當一段路要努力。
(本文由國立中山大學,長庚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亞太EMBA中國經貿論壇提供,李小芬整理,www.emba.nsysu.edu.tw
【2006/05/21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