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璦竹 全球化不只改變全球的分工,也改變了人們的工作時間。據調查,愈來愈多美國人在非朝九晚五的標準上班時間上班,事實上,只有三成工作者的工作時間是標準的。專家警告,晚間工作對健康有嚴重影響,記憶與認知能力都可能受損,也可能引起沮喪。 例如,22歲的伊頓(Christin Eaton)工作是駕駛一架Beech Baron 58小飛機,為生技業者Quest Diag-nostics公司運送實驗用生物樣本。她的工作時間不分日夜、假日也可能上班。 非標準上班時間的工作需求增加,使新一代求職者面臨由此產生的優點跟缺點。隨著手機與黑莓機普及,5點下班幾乎不可能。對某些工作來講,5點可能剛上班。這改變了家庭及社交生活的節奏,也使父母與夫妻的時間安排更為複雜。 據美國勞工統計局(BLS)統計,僅三成工作者的工作時間稱得上標準-早上九點到晚上五點、周一至周五、一周工作40小時。 非正常上班時間的工作自古即有,例如古羅馬貨運業者選在晚上運送,以避開白天的擁擠。但現代生活對非正常工作時間的需求卻大幅增加。 馬里蘭大學社會學教授、也是《24小時經濟下的美國家庭》(Working in a 24/7 Economy)作者普瑞瑟(Harriet Presser)說:「非標準時間及週末的工作已成常態,各種趨勢都增強這個情況,人口老化、可自由支配收入增加,加上科技發展,都顯示這種情況會擴大而非衰退。」 社會學家及專家指出,多種因素加速該現象的發展,全球經濟轉型,服務業擴大,隨著人們追求更多樣休閒的同時,服務業的雇員也必須在各種非正常時間工作。此外,人口老化提高醫療需求,全球化則使得醫療服務必須24小時供應。 晚間工作會對健康造成嚴重的風險,許多必須在生理時鐘命令我們睡覺的時間工作的人抱怨睡眠長期遭剝奪。 除了引起疲倦及造成免疫系統弱化,長期睡眠不足會導致記憶及認知能力衰退,降低人們的反應,甚至造成沮喪。 許多工作時間不正常的年輕人希望這只是他們暫時的犧牲,未來事業穩定時可以不必再如此。普瑞瑟教授引述威斯康辛麥狄遜分校的研究說,已婚有孩子的家庭中,父母之一有人必須晚間工作者,有較高機率發生不愉快或離婚。 即使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也發現,下班後還是必須隨時待命,因為客戶分布全球各地,隨時必須回應客戶需求外,也必須隨時注意全球大事。 (取材自華爾街日報亞洲版) 【2006/05/21 經濟日報】 |
2006年5月21日 星期日
全球化 朝九晚五上班很難嘍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