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26日 星期五

金融論壇》台資券商登陸 藍海巡航記

■ 記者 林則宏、王茂臻
前言
大陸承諾年底對外開放金融業的時間表進入倒數計時,除銀行業,外資券商也積極介入大陸市場。台資券商布局雖早,至今仍在市場前徘徊,台資券商有沒有機會繞過政治障礙,在同文同種的優勢上創造進入大陸市場新藍海?
本報特與台北金融基金會共同舉辦「2006金融願景大師談」,邀請產官學界共同探討券商登陸的契機。
時 間:95年5月24日
主持人:周吳添(台北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長)
與談人:錢釧灯(陸委會經濟處副處長)
    林克孝(台証證券總經理)
    康榮寶(政治大學教授)

大陸資本市場 兵家必爭

周吳添:大陸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五年緩衝期已經快過了,證券不像銀行那麼複雜,整個大趨勢還是朝向開放方向走。如果台灣金融產業沒有辦法儘快登陸,會不會因為少一個可以發揮的市場,獲利因此受限?
做五金、皮包這種行業,競爭力不足,只是個別行業的問題,唯獨金融像「血液」一樣,當金融業處於相對低獲利時,評等一定比較難往上提升,也會因此導致台灣本國企業籌措資金的成本上升,這將造成台灣整體競爭力不足,甚至影響到國家安全。
看見百萬台商的需求
另一個更大的思維是,我們在大陸擁有5萬多家台商,還有一、兩百萬的長駐人口在那邊,我們是不是可以讓台灣的金融業,利用這些台商與這群常駐人口,反過來幫助台灣的經濟發展?我們當然知道中共在卡我們,但我們應該要想盡各種辦法,有那些可以出招的地方、可以讓我們業者發揮。
如果用這個角度去思考,台灣現在不應該只開放七家銀行去大陸設立代表處,應該更多,證券也應該開放更多家去,這才是真正站在台灣本土角度在思考問題。金融產業是高度管理的行業,政府透過報表等方式,可以很容易控制到業者,政府應該倒過來思考,讓更多金融業出去,除了開拓市場,還可以掌握更清楚的訊息。
同文同種優勢搶先機
錢釧火丁:目前台灣對大陸投資比例很高,金融沒有過去,就沒有辦法提供onside service,台商有需求時只好透過台灣母公司融資,或是在當地尋找外資銀行或當地銀行融資。大陸是一個快速發展的巨大市場,沒有錯,目前台灣的金融服務業要全球佈局,能去的市場大概都已經飽和,比如說銀行要去歐洲,不賺錢就是不賺錢。但台資的銀行或證券到大陸去,確實比較有優勢。
林克孝:台資券商在大陸發展有兩個優勢,一是兩岸都是華人,台資券商比其他外資券商更瞭解大陸市場。台資券商在大陸的另一個優勢,是大陸台商人數眾多。
但這兩個優勢,也可能是台資券商的自我幻想。以目前兩岸的情勢來看,香港券商也是華人,跟台灣券商的優勢相同;此外,大陸台商目前最需要的是提供人民幣業務,這一點台資券商也不能滿足大陸台商的需求。
趕上大陸多頭市場熱
目前大陸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是台灣的五倍左右,且大陸的GDP仍不斷快速膨脹。大陸資本市場的規模目前雖然和台灣差不多,但隨著經濟體不斷擴大,資本市場規模未來會大幅超越台灣,台灣沒有參與到大陸資本市場發展,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對岸目前對發展資本市場的經驗正快速累積,大陸業者學習的速度也很快。未來五年、十年大陸資本市場伴隨外匯存底、出口金額的不斷擴張,大陸早晚會是全亞洲、全世界發展最快的資本市場。台灣目前縱然在資本市場發展上領先大陸,但台灣擅長的是製造業。
康榮寶:大陸資本市場的大環境正在快速改變,像大陸目前在推動的股權分置改革、新實施的證券法,推出新的金融交易產品、信用交易等。從去年大陸重新恢復權證交易後,市場交易火熱,可以看出大陸資本市場的大環境完成結構性改革後,隨著新商品推出,大陸證券市場會逐步走向多頭,到時即便台灣不開放投資大陸資本市場,很多游資還是會跑到大陸。

經第三地間接投資 較可行

周吳添:我們瞭解,台灣這邊要求證券業赴大陸要循直接投資模式,但大陸規定要直接投資,兩岸就必須簽訂MOU(監理合作諒解備忘錄),但談到MOU,就得牽扯到雙方名稱對等的問題。如果透過業者,因為台灣的券商公會有「中華民國」四個字,大陸也不接受。
錢釧火丁:事實上,去年4月政府核准證券公司直接到大陸設子公司,就是因為業者告訴政府,只要我們開放,球就在大陸那邊,業者自己會去努力爭取,也有把握對方會同意。但台灣開放後,經過一年,證明事情並沒有業者想像得那麼單純。
現在又有人提出,透過香港子公司到大陸設證券子公司的間接投資方式,到底大陸方面准不准,現在資訊很混亂、很紛雜。連雙方要簽訂MOU可以用什麼方式,我們也沒有得到很明確的訊息。
林克孝:作為業者,我們與大陸官方在對話時,取得的訊息比較間接,但我們能仍感受到大陸官方對兩岸證券交流上的一些思維。從大陸來看,台灣並不是大陸發展證券市場最好解決問題的提供者。台灣券商發展不若歐美國家久,我很擔心,有一天大陸全面開放台資券商登陸,我們還是不是人家的對手?從現實情況看,台資券商並非大陸證券市場發展的major player。
台資券商愈早登陸發展,愈有機會發展成功。如果等到全世界第一流的券商都登陸發展,到時台資券商登陸,也很難打得贏人家。
康榮寶:最近一段時間,我陸續與北京證券監管單位接觸,大陸的立場是希望台灣開放台資券商間接登陸投資,經過香港或其他有和大陸簽訂證券監理備忘錄(MOU)的國家或地區登陸,避免目前台資券商因為兩岸沒有簽訂證券MOU、不能登陸的困境。
目前台灣僅允許券商直接到大陸設子公司,但因為兩岸沒有簽MOU,此條路走不通。我與國台辦等單位接觸過,對方認為,若台灣券商藉由香港或其他已經和大陸簽訂MOU地區設立新平台後登陸,是可行的方式。
目前大陸券商正面臨體質轉型,他們比較希望循大陸銀行業模式赴海外上市,籌措資金,對於尋求外資券商、包含台資券商入股的意願並不高。雖然目前政府允許台資券商登陸參股大陸券商,即便解決MOU的問題,恐怕也找不到適合的投資標的。大陸官員明確告訴我,經第三地間接投資是較可行方式。

搞合作 只能做不能說

周吳添:現在台灣這邊規定,證券公司到大陸投資,持股比率至少要25%。問題是,大陸有些公司並不想一下子就讓出25%的股份。我們應該爭取將證券業赴大陸投資,從直接投資擴大到間接也可以,而且不要設下25%的限制,這些都是台灣這邊可以單方面解決的。
錢釧灯: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母國監理原則,兩岸金融機構要互設分支機構、金融業往來等事宜,都涉及到兩岸金融監理合作機制的問題,必須經過兩岸協商才能有效解決。而且依據大陸方面的規定,銀行業、證券業及投信業在大陸要設立分支機構,雙方的金融主管機關也必須簽訂監管合作備忘錄,確保有效的監管合作關係或建立良好溝通機制,這反映出監理問題才是兩岸金融擴大開放的關鍵課題。不過,根據我們過去與大陸協商的經驗,如果像金融業開放這類對台灣單方面有利的事情,大陸的速度都會很慢。只有對雙方都有利或對大陸具有統戰宣傳效果,大陸的速度才會比較快。
林克孝:我認為,台資券商登陸的最大障礙,是台灣官方目前的信心不足。如果對岸官方問我們業者:若台資券商可以登陸,大陸券商可以去台灣設立代表處嗎?這樣的問題,讓我們業者很難回答,談判上我方也很難有立足點。我們常擔心,台資券商登陸投資會把錢帶去大陸,但大陸券商來台設辦事處、設公司,也要從大陸把錢帶過來。政府對錢流向大陸會擔心,大陸的錢進入台灣也會擔心,時間久了,台灣的經貿政策就形成比較封閉的政策。
康榮寶:兩岸在談判證券交流時,首先面對的問題是政治分歧。我和大陸接觸時,大陸官員認為台灣對大陸不友善,在處理兩岸經濟議題上常泛政治化。
大陸官員曾問:台灣的券商有沒有做得香港券商好或是規模大?台灣券商有沒有比歐洲、美國的券商好?大陸官員認為歐、美、香港券商爭相進軍大陸市場,台灣券商的規模不如歐美券商,台灣常掛在嘴邊的同文同種優勢,香港券商也有。從這幾點來看,我們官員說台資券商可提升大陸券商體質,恐怕要修正一下。
我接觸到的大陸官員認為,大陸若要給台資券商登陸優惠,是「只能做,不能說」。對岸官員很希望讓兩岸證券能有更多合作機會,但他們也說,如果在目前兩岸政治敵對氣氛下全面開放台資券商登陸,「大陸官員可能要被罵是當吳三桂」。
大陸官員問我,如果大陸開放台資券商登陸投資時,台灣官方會不會也像謝長廷一樣說類似的話?像這樣的政治問題,都使兩岸在證券交流上停滯不前。

多交流 化解雙方歧見

錢釧灯:對推動兩岸協商,政府非常重視且積極,目前我們已經提出三項兩岸優先協商項目,包括:農產品輸銷大陸、大陸觀光客來台、貨客運包機,期望未來兩岸協商工作能有順利進展,並以此作為基礎,持續推動後續包括兩岸金融相關議題的協商。
在兩岸全面協商前,政府也會配合兩岸經貿關係的進程,持續推動兩岸金融穩定及健全的發展,一方面滿足大陸台商在從事兩岸貿易、投資等經貿活動時衍生的金融需求,另一方面,也要提升國內金融服務業競爭力,並活絡資金市場,希望從兩岸金融互動中尋求最大利基,達到互補互利的正面效應。
林克孝:錢的流動,靠的是資訊,錢在的地方就是資訊匯集的地方。發展金融市場最可貴的就是錢流來流去。但台資券商不能登陸,失掉的市場不僅是幾家銀行、證券公司的生意,而是台灣產業的長遠發展。
舉例來說,大陸現在若開發出一件新技術,要發展成為一個商品,籌資時可能不會考慮來台灣找錢。因為台灣金融業者還不能登陸,台灣業者可能因此失去很多大陸經濟發展的商機。台資券商登陸投資監管困難,我認為若是透過英國、美國、香港等地轉赴大陸投資,這些地方的金融監管制度比台灣還嚴格許多。像是我們公司到香港投資多年,我發現香港管得比台灣還多、還嚴。台資券商透過這些地區轉赴大陸投資,監管上不是問題。台灣資本市場應該更開放,不僅讓全世界的券商來,也應對大陸券商開放。目前大陸券商沒有太高競爭力,來台灣也不會對台灣業者構成威脅。但不讓大陸業者來,讓對岸在談判時增加了藉口。
台灣旁邊有這麼大的經濟體在膨脹發展,不能因為我方缺乏信心而錯失機會。
康榮寶:目前大陸對台經貿開放政策掌握在北京中央,在北京還沒有明確提出對台經貿開放政策的優先順序前,台資券商先用間接投資模式登陸,比較可行。
在兩岸證券業務開放談判上,雙方都要避開政治爭議。像是中華民國券商公會前些時候把英文名字改為「Taiwan」,大陸官員認為這是台灣在執行漸進式台獨。但兩岸如果對名字爭執不下,很多解決方案都可能夭折。
目前兩岸在證券業談判過程中碰到的問題,是大陸正在進行股權分置改革、整頓券商,以及實施新的證交法。大陸還在忙於解決內部問題,此時不是兩岸談判證券業務的好時機。另一個問題是,大陸認為我方在證券交流上不夠積極,公關做得不夠好。我方業者應適度做一些交流,藉由舉辦兩岸證券研討會,討論兩岸簽訂證券MOU、或台資券商進入大陸市場等議題,讓雙方證券業者、官員共同來參與,可拉進彼此關係,化解談判的歧見。
【2006/05/26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