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大白 正如市場風險與信用風險,作業風險亦須經金融機構內部評估後,並由有系統而可信的驗證(Validation)程序,才能取得自我與利益攸關人的信賴。相對於市場風險與信用風險,作業風險的度量與評估是困難重重,新巴塞爾協定也鼓勵金融機構應自行尋找最適合的模式,而驗證則更是難上加難了。本文提出以 Top-Down模式的結果協助作業風險的度量與評估之驗證,由成本效益還是時效性考量,都是值得考慮的輔助工具。 基本上Top-Down模式大概不可能取代Bottom-Up模式來衡量金融機構的作業風險,最主要理由是:前者固然較為簡單易行,成本與時效上較為簡省,但其所能附帶的「管理」功能,卻遠遠不及後者。 全員參與 風險管理才有效 箇中理由包括由於有效的風險管理應是「全民運動」,機構中每位成員都應充分參與,才能將風險管理與業務管理有效結合,並滿足風險管理架構下有關風險資訊與溝通的要求。至於Top-Down模式卻可能只要幾個人就能搞定。 對於風險意識的教育與訓練較難獲得其綜效。其次,透過Bottom-Up模式,作業風險的風險因子更可能明白確定,這對於風險回應(Risk Response)方式的選取才能提供適切的建議。第三,Top-Down模式有用的一個重要前提是,所有屬於Down的風險都已反映在Top了,針對還沒有或無法反映在Top的作業風險,Top-Down模式也沒有辦法將之評估或量化。 儘管如此,基於下列原因,對於作業風險評估的驗證相當困難。第一,市場風險與信用風險的風險與報酬可能存在抵換(trade-off)關係,作業風險卻不然,承擔高風險也常伴隨低報酬。 第二,作業風險通常與人有關,由於代理問題的存在,驗證進行時很可能產生所謂的霍桑效應,當事人更缺乏誘因提供正確作業風險的驗證資料,也缺乏真實反映驗證結果的誘因。第三,發生嚴重作業風險的企業可能已不存在了。 Bottom-Up模式不論在資料取得或是計算上都較為繁複,相關驗證也較困難,有時可能運用一些行為科學的技術,例如應用問卷所得的資料可能需要經過信度、效度或是AHP一致性的檢驗,流程與系統的風險管理或許需要經過類似「演習」的方式來確定其有效性,人員部分的風險更須倚賴一些心理學的專業協助。 相較Bottom-Up模式驗證作業風險頗為困難,Top-Down模式的價值反而浮現。例如:第一,經由Top-Down模式評量的風險,可能作為量化作業風險的基準,如果使用Bottom-Up模式計算出來的作業風險,還低於Top-Down模式所得出的數字,難免令人質疑前者的考量是否存在重大疏漏。 第二,由於兩種模式均可對於作業風險再加以細分類,各類風險之間的比例,如果兩種模式的計算結果有顯著差異,也提供深入檢討其中差異產生原因的機會。 第三,Top-Down模式通常較具時效性,對大環境與產業變動較也敏感,如果Top-Down模式計算的結果產生顯著變動,也隨時提供是否Bottom-Up模式需要加以調整的警訊。 第四、Bottom-Up模式對於屬於人員、程序、系統與外部的不同種類作業風險評估與度量,常可能沿用不同的方法,驗證方法也各異,要將它們加總會碰到一致性與可比較性的問題,Top-Down模式較無此類的問題。 第五、有關事件關聯性與風險組合的問題,Bot-tom-Up模式通常只能倚靠經驗假設加以處理,Top-Down模式反而可以根據一些實際計算的結果來提供佐證。 確定變數 Top-Down才管用 進行Top-Down模式的步驟大致如下:一、確定目標變數(本變數應與作業風險高度相關)。二、確定有那些外部(或某些作業風險以外的內部)風險因子或事件,足以影響該目標變數。三、確定這些風險因子或事件與目標變數的關係,一般可能應用線性迴歸的分析來處理。Hamada對於會計其他的分析與研究是個不錯的參考資料。 四、確定目標變數的風險。五、確定該目標變數可以被「二」所解釋的部分。六、將目標變數的風險扣除該目標變數不能被「二」所解釋者,即為作業風險。七、繼續(或是在前面步驟同步進行)將作業風險加以細分。 實際上應用的目標變數大致有兩類,一為市場變數如股價報酬率等,由於其透過相對透明化的市場機制來評估,有時深具敏感度,甚至可捕捉產業或大環境的影響。至於非上市櫃公司,理論上固然可應用Pure Play或借用同類型公司股價來為代理變數,不過由於作業風險其實各公司的差異頗大,應用時須特別小心。 另一類則用會計變數作為目標變數,本方式介於Top-Down模式與Bottom-Up模式之間,對於奠定Bot-tom-Up模式與落實作業風險管理,也會有所幫助。除了目標變數以外,不同財務會計或管理會計變數,都可能形成Risk Profile中的變數,而應用於解釋作業風險的風險因子。 此外,如同對市場風險與信用風險的驗證,Top-Down模式也可再繼續進行壓力測試(或是情境分析)。這類對於低頻率高嚴重性事件的分析,其目的不僅增進有關內外在衝擊對作業風險的影響,也有助於選取適當的應變計畫。 綜合而言,作業風險的評估與驗證,對於金融機構與主管機關而言,都面臨相當挑戰,如何尋覓適合國內環境和機構特質,又配合現有管理工具的模式,仍須經歷學習與經驗累積。本文建議當Bottom-Up模式尚在建置的過渡期間,Top-Down模式其實可以協助修正調整Bottom-Up模式的進度與方向,對於其結果的驗證,也可以提供相當的輔助功能。 (作者是東吳大學會計系教授及風險管理研究中心召集人) 【2006/08/13 經濟日報】 |
2006年8月13日 星期日
談作業風險評估及Top-Down模式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