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17日 星期四

追殺比爾企業版 BILL既是人名也是錢的意思

工商時報/工商經營報 經營知識/D3版 吳心怡2006/8/17
想從節省人力著手節流,一定要有技巧、砍對人,才能提高效率。
追殺比爾(KILL BILL)是我最近要談的主題,今天是第一集。
當然,我只是借用了「追殺比爾」這部電影的名稱。而我之所以選用追殺比爾這部電影名稱來談今天的主題,不只是因為BILL既是人名也是錢的意思,而是因為當前很多企業正在做著追殺比爾的事情:一面忙著「追錢」,一面忙著「殺錢」。
追錢,當然是指想盡辦法賺錢,增加利潤;而殺錢,則是指在很多部門與執行單位或周邊合作單位的執行預算上,大開殺戒。
我想談的是,追比爾跟殺比爾是2件事(你也可以更白得說「追錢」跟「殺錢」是2件事)。
千萬不要認為「殺錢」就等於是「追錢」。
適當地投資,恰當地放下圖刀放過預算,絕對比趕盡殺絕的預算大屠殺,以至於無官兵可用,無戰場可攻(抱歉!我從不認為行銷戰有所謂的防守動作)來得有機會立地成佛的。
先談「殺比爾」。在「殺比爾」這部分,我分2個方面來談:一個是殺人事成本的比爾,一個是殺攻擊對手的比爾。
全天下最容易殺的比爾就是人事的比爾。因為,只要砍掉幾個人員,立刻就會見到支出的成本的減少。我知道每個單位都有些冗員,我指的冗員,並不是因為人情壓力而多聘的「名譽冗員」(還是應該稱為不名譽冗員?),或是因為主管沒有遠見與領導力而超額超聘的人員,也不是為了鞏固自己權力而不論「能力」因而多額聘用的自己人。那些沒救了,不值得浪費時間討論。
我這裡指的冗員,是因為既有的、已在工作戰線上的人員效率低落,無熱情,無責任感,以至於同一份任務得增加更多工作人員來共同達成任務的既有的線上的工作者。
這種,或這群無效率人員,是比爾非殺不可的。手起刀落,人頭落地後,再找個真的有腦袋的專業者加入團隊一起奮鬥。我認為,你砍 5個無效率的腦袋,然後把比爾拿來付給2個效率高的腦袋。你就會發現一個部門的腦容量比人頭數有價值。投資報酬率也更驚人。
砍人事成本很容易,但要有技巧。不要讓正在運作的方向或執行的細節有空窗期。否則,你殺了自己的人事比爾,就等於給對手或客戶或市場的難測變化一個好機會殺了你。
追殺比爾第一集談到這裡。(作者為資深創意人,minik1028@yah oo.com.tw)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