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28日 星期二

高希均看天下》從政者不會變成天使

【經濟日報/高希均】
一代大師諾貝爾經濟獎得主米爾頓‧傅利曼(Milton Fried-man,1912–2006)教授於11月16日去世了,享年94歲。市場經濟的世界舞台上消失了這樣一位才華橫溢、辯才無礙的主角會變得太寂靜了。
在30餘年教書的生涯中,常常指定傅利曼教授的專著、論文及時論為教本及參考讀物。
在他浩瀚的的著述中,對我們台灣社會此刻最有切身感受,也最會有得益的一個見解,很湊巧的是出現在與他的請益中。這個觀點就是:「從政者不會變成天使。」
剛好是20年前(1986)的11月,在他舊金山寓所,我做了一次兩小時多的訪談。從他寬敞的客廳外眺,舊金山美麗的景色盡收眼底。「我與羅絲(傅利曼的夫人)常常在斜坡上走上走下。」
傅利曼教授指著窗外的南方說:「那是中國城,我們有時去那邊幾家很好的中國餐廳。」
那時他74歲,不久前他安裝了心臟調節器,但絲毫沒有影響他講話的的快速與思路的敏捷。一如往常,對任何違反自由經濟與市場法則的政策與論點,仍然毫不放鬆地指責。他的夫人坐在一邊傾聽。
訪談從那年剛宣佈的諾貝爾獎得主貝凱能(James M. Buchanan Jr.)教授的貢獻談起。
問:你得獎時(1976年),有人說「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餐」可以概括你的重要概念。托賓(耶魯大學教授,1981年諾貝爾獎得主)得獎時,他自己說「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是他研究的主題。你能不能用一兩句大家都懂的話,來解釋貝凱能教授的公共選擇理論?
答:(沉思了一下,傅利曼教授答問題時,絕少見過他沉思)人民擔任公職或民意代表後,並不會變成天使。」
問:從政者就如一般人一樣,有他的弱點?
答:從政者就如一般人一樣,在追求個人的利益,他們不會變成天使。
問:這樣說來,貝凱能的理論是很平易近人,人人能懂的?
答:事實上,幾乎所有重要的發現或者獨到的見解,都可以拿平易近人的方式來表達。
貝凱能教授的頁獻是在他的學說提出之前,經濟文獻中充滿了雙重標準:假定私人企業的行為完全是為了「利」,又假定政府部門的行為則足為了「公」。因為前者求「利」,因此要加予各種限制;後者是為了「公」,因此要不斷擴大。
貝凱能則以實證研究來探討從政者的實際行為。例如聯邦準備銀行主席說他的政策是要對抗物價膨脹,但我們不能信以為真,我們要從他的實際作為中來判斷。
這次訪談於《遠見》雜誌1987年的元月號刊出,即以「從政者不會變成天使」做訪談標題。
1987年還是威權時代,經國先生在次年1月去世。那是台灣民主浪潮、街頭運動、黨外活動、廢除戒嚴等等風起雲湧的年代。我以這個標題提醒當時大權在握執政的國民黨,沒想到20年後同樣的話,更適用於已經執政六年的民進黨!
放眼台灣今天的政壇人物,能不佩服貝凱能的遠見與傅利曼的憂慮?
「民主」這個機制,只能靠制度來規範,不能靠從政者來自我約束。台灣人民已經付出慘重的代價,做選民的我們不能忘記自己嚴格的監督責任;因為從政者不會變成天使。
(作者是天下遠見集團創辦人)
【2006/11/28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