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李鍾熙】
上周全球第一台「100美元電腦」初型品已從廣達(Quanta)的試產線上完成組裝出廠,這是OLPC組織(One Laptop Per Child)實現「每小孩一電腦」理想世界的第一步。這批百元電腦將接受各式的測試,如果一切順利,下批500萬台量產將在明年展開,完成後將送往開發中國家的學童使用。
OLPC是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教授尼葛洛龐帝(Nicholas Negroponte)於去年發起成立的非營利組織,目標是要透過與各國政府及廠商合作,供應每台只要100美元的筆記型電腦給開發中國家的小朋友,讓他們也能與全球網路世界聯結,擴展視野,加速學習,以縮減數位落差。有些人質疑它的必要性,也有人懷疑它究竟有多少成功的可能?
其實在19世紀末,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Andrew Carnegie)也曾經做過類似的事,就是推動在美國各城鎮設立公共圖書館(Public Library),讓所有居民,不分貧富貴賤,都有相同的機會看書學習、獲取知識。
當時許多人並不瞭解圖書館的重要,也有很多人質疑它的必要性,但卡內基還是執著地在美國完成了2,000多座圖書館,對孩童及社會帶來了長久而深遠的影響。雖然事隔百年,OLPC和卡內基一樣,都是希望人人能有充份學習、獲取知識的機會。
OLPC面臨的第一個挑戰是技術可行性:怎麼把一個超過500美元的電腦降到100美元,而仍有相似的功能呢?尼葛洛龐帝認為如果直接分發給偏遠地區小朋友,首先就可省下約三成行銷、通路的成本;其次,制式電腦套裝軟體和功能有80%是不常需要的,而且可以使用免費開放式的Linux操作系統及軟體;還有以快閃記憶體代替硬碟,以及使用專屬設計的晶片,不但功能提升,用電量也可由25瓦降到只要2瓦。
除此之外,百元電腦的顯示器也經重新設計,並儘量利用日光照明;電池可以手搖或腳踏式充電;而為了能在沒有網路建設的地區上網,更特別設計所謂網狀網路(mesh network)元件,使其能借由一台接一台電腦的相互接力連結,自成網路。讓偏遠地區的學校或村落,也可以透過協作機制,與世界相連。
OLPC面對的其實還有另一項新挑戰,那就是它改變了以往推動社會公益的模式。這是頭一次經由非營利機構、政府及企業三方的結合,共同為一項社會公益而努力,他們不只是捐款,而是以直接參與及更企業化的方式,運用市場機制來完成不可能的使命。這個模式能否成功,就要看OLPC能否說服阿根廷、巴西、利比亞、奈及利亞及泰國等政府,順利把電腦分送出去了。
以上這些挑戰,所幸有許多具慧眼的熱心夥伴、廠商合作促成。除了國際知名的AMD、Marvell、Red Hat之外,台灣的廣達、奇美也扮演了極具關鍵的角色,在林百里、許文龍等關懷社會的企業家眼中,「每小孩一電腦」可能正是他們長久渴望實現的夢想,至於能不能獲利就要有不同的考量了。
當然也有人認為百元電腦仍很昂貴,也有人認為提供筆記型電腦不如提供手機,但是尼葛洛龐帝堅信筆記型電腦是最接近書本形式的學習工具,最能提供兒童長期發展及與世界連結的平台。
姑且不論此計畫是否成功,電腦經此改造已經脫胎換骨,而這些新科技及新設計,未來必可用在許多新的電子產品中。
雖說世界已愈來愈平,但有工具的小孩就多加添了許多優勢。百元電腦初型產品的上路,為這個理想世界又增添了不少希望。(作者是工研院院長)
【2006/11/29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