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永和 隨著全球化與國際化腳步之邁進,再加上知識經濟的影響,使得競爭環境格外鮮明,每個人必須擁有專業技能或知識,加強語文能力與資訊擴展,才能立足於此競爭環境下,各行各業在可知未來,難道只能預期每周工作小時愈來愈長。 走在台北街頭,我們常感受到這股無法消除的競爭壓力;然而走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街頭,卻讓在台北承受壓力的我們感受到渡假的感覺。 讓人不禁自問,難道Nokia手機,即可以改變生活環境氣氛嗎?其實,此理由太牽強,因為歐洲許多國家(如瑞士蘇黎士...)皆讓人有相同於赫爾辛基街頭清閑一面。 形成台北及赫爾辛基截然不同氣質之真正原因在於每人平均國民所得(GDP)的差異,就台灣與歐洲國家(西歐為主)來比較,以2002年為例,歐洲國家(西歐為主)平均每人GDP皆在2萬美元以上,台灣為1萬3,163美元,即歐洲國家之平均每人GDP高於台灣平均每人GDP至少有1萬美元以上。 許多國家如英國、芬蘭、比利時、丹麥、瑞典、挪威、芬蘭等,平均每人GDP為台灣平均每人GDP二倍以上。 當然歐洲民眾除了民生用品及娛樂之必要花費外,也會有多餘之所得從事金融投資或理財規劃來創造個人額外收入,在如此經濟體系運作下,歐洲經濟在「錢帶動錢」之運作下,國民所得也持續成長。 除此之外,個人剩餘所得從事金融投資與理財所創造額外收入,也降低了每人增加工作小時意願,自然地,歐洲人改變其工作模式,即以短時間、有創意及品質佳之工作為主體,形成工作時間短,卻擁有較高國民所得之現象。 歐洲平均每人GDP超過3萬美元,其每人每月平均工時皆在150小時以下,比台灣每人每月平均工時181.4小時而言,台灣大眾每月必須多辛苦30小時,即每天必須增加1.5小時工作時間。 台灣目前平均每人GDP為1萬5,000美元左右,相較歐洲國家最低之平均每人GDP為2萬美元以上,差距5,000美元之多,如以5%經濟成長率,也要七、八年之久才能達到2萬美元目標。 再加上近年來台灣經濟在政治不安定、產業政策不明確下,成長緩慢,造成「工作小時多,錢卻不增反減」。 然而在此環境中,大家應該拋開政治問題,學習歐洲人提昇自己創意及產品品質,使得產品附加價值大幅提升,進而帶動台灣經濟成長率,相對地,也可加速台灣每人GDP之成長。 歐洲經驗是可以改變台北街頭競爭氣息,回到錢多、工作少環境中,然而重點在於提升平均每人GDP,才能享受優閑環境,讓我們共同朝平均每人GDP2萬美元努力吧! (作者是東吳大學商學院院長) 【2006/09/20 經濟日報】 |
2006年9月20日 星期三
邱永和談經濟》朝向「錢多事少」有品質生活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