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16日 星期日

組織變革 變動時代不變的關鍵(上)

■ 梁源湘
伴隨著經濟發展的軌跡,經營管理的典範也產生重大的變遷。在組織的領導控制、組織形態、團隊管理方式以及勞資雙方關係成立的契約形式等方面,都有了大幅更迭。
首先命令(Command)式/佣金(Commission)式的人力契約聘僱,這種銀貨兩訖(Give & Take)的關係所組成的順應式組織,隨著景氣的榮枯與興衰,讓組織載浮載沉的航行在事業競局的汪洋當中。爾後,企業領導人開始運用溝通 (Communication)式領導,強調專業分工的預應式組織運作,透過賦權(Empowerment)式的權責配當,以職能式的功能契約(Func -tional Contract),作為勞資雙方給薪的準則。
時至今日,除了目標管理(MBO)的掌握之外,也須強調自主團隊、知識整合所形成的適應性變形蟲組織形態,積極推動參與管理(MBP)的落實,強化願景共識、策略共構、價值共創的承諾式(Commit-ment)管理,以贏得所有工作夥伴的心理契約(Psychological Contract)。
此論點可以由2006年美國財星雜誌《Fortune》所舉辦的「全美100大最佳雇主」票選結果看出端倪。美國企業平均的營業壽命不到20年,如同剛過成年禮就要邁入衰敗、死亡;但是新出爐的上榜企業平均壽命為85年,更不乏深具知名度的百年企業。它們共同的優秀血統,正是那足以凌駕在所有經濟循環與景氣榮枯浪頭上的「適應性」組織特性,強調前瞻領導者「赤膽忠心」的擘畫未來,與同仁「赤誠忠實」的力行創造,這兩股企業永續發展最重要力量的結合,所共同打造的心理契約,是積極承諾並參與轉型變革的強烈「內聚力」與「內驅力」。
在現今非線性的組織發展歷程中,傳統組織變革思潮, 如盧溫(Kurt Lewin)以解凍→變革→再結凍的推演歷程,如同牛頓「力學」與「萬有引力」原理的概念為核心,認為組織前進過程需要抗拒重力、磨擦力等阻力,需要先打破組織慣性以營造有利變革的情勢,然後因勢利導的執行變革,最後將新文化與新制度「常態化」。
然而,如今企業經營賽局中,無論外部環境的經濟、社會、科技、文化等;以及組織內部人本主義、慣性思維、群體迷思等,無一不是組織發展歷程中難以預料與掌握的趨勢。正如英國植物學家布朗1827年觀察植物切片在顯微鏡下的狀況時發現,許多懸浮在水中的粉粒子,會做不規則、凌亂的鋸齒狀運動,當時生物學家判斷,這只是生物體的主體性運動;但布朗再用顯微鏡觀察各種有生命、無生命的微小粒子,如岩石粉末、酒精浸泡的花粉粒子等,全都會不規則運動,而發現「布朗運動」。
到了1905年,愛因斯坦結合了微觀的氣體粒子「熱運動」的概念,及巨觀的流體力學「阻滯力」的影響,成功提出布朗運動的理論解釋,他認為懸浮粒子會有擴散現象,且在液體中,粒子的擴散會受到液體阻滯力的影響;液體阻滯力愈大、粒子擴散力愈小,且液體溫度愈高,擴散速度愈快。
(作者是中國生產力中心產業經管研究組經理)
【2006/04/16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