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24日 星期日

e化教育》數位學習 先降低門檻

■ 林育新
校園e化愈來愈普遍,以網路作為傳輸媒介的數位學習,提供更彈性的教育方式。不過這種顛覆傳統的學習方式,要推動成功,有賴門檻低的工具、可以分享的平台。
教育部民國90年開始推專科以上遠距教學作業規範,並撥經費鼓勵大專院校發展數位教學環境及教材。近年來各大專院校紛紛架設相關的數位平台,例如政治大學六年前即搭上數位學習列車,電子計算中心組長蘇佩芬表示,政大有同步、非同步遠距教學課程,同時推廣一般課程使用網路教學平台的資源來輔助教學。
市面上有關數位學習的網站也族繁不及備載。但大部分數位學習網站,教材內容不足、互動性不夠,學習者無法體會傳統教室的「臨場感」,導致數位學習窒礙難行。
台灣數位學習科技公司總經理蘇德宙認為,學習與知識管理的需求太強,但缺乏好的工具與系統;如果有一套人性化介面、門檻低的軟硬體,勢必可以創造一個新的學習模式。
以往大家聽到「數位學習」,就聯想到高科技,教師可能因為不熟悉電腦操作而排斥,學生可能因為學習動力不足而不願使用。蘇佩芬認為,現代科技應該是為人類帶來方便,藉由數位學習,科技工具可以記錄師生互動、激盪新知識的過程,因此知識的分享,對數位學習成效是很重要的因素。
去年初,台大醫院導入一套學習軟體,讓各個醫科、醫學會和醫學院師生擁有獨立的網站資訊與運作方式,以滿足各方需求。這套軟體可以把講者演說的過程,全程錄影成高品質的數位影音教材,並可在單一動作下完成網站上的資料建檔,再透過知識平台分享。該院醫學資訊組技士江堤莊十分贊同這樣的學習方式,「研討會內容可以有效率的保存,使用者也可以立即上網討論,和發表者互動」。
這類串流影音、學習平台的軟體相當多,但軟體產生的資訊無法在網路上,利用搜尋引擎來分享。
一直從事數位工具與系統開發的蘇德宙有一個夢想,他相信Internet下一波主流是分散式整合資訊系統。「同一個網址,它的資料可能會不一樣」,因為定址的問題,這類資訊在搜尋引擎搜尋不到,他認為未來一定會有另一個搜尋平台,專門搜尋這方面的資訊。
「知識的分享,可以縮減城鄉差距」,多年來擔任義工老師,蘇德宙深知國中生的學習困難,由於教材的缺失和師資不同,導致學習效果不佳。江堤莊建議政府可以製作實用且免費的數位教材,幫助這群學生。
知識時代講求的是知識的累積,如何利用這些知識,讓全民共享寶貴的知識,或許是數位學習發展日後要努力的方向。
【2006/09/24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