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25日 星期五

走出服務迷霧》照顧顧客尊嚴

■ 林婉如
消費者的購買過程是理性的,然而下決定時往往是感性的。廠商的行銷與策略規劃經常是理性的分析,若忽略顧客的感性面,與顧客互動時,將失去感情交流的機會。
日本有家生產保險套的公司,看中推行一胎化政策的大陸市場。於是,行銷人員從雲南、廣西,一路到黑龍江,對市場進行全面的研究。結果發現,大陸男士的「尺寸」落差很大。於是決定將產品差異化,如同衣服一樣,細分為更多尺寸,方便顧客選購。整個行銷策略規劃似乎很完美,卻慘遭失敗。
因為,這項行動完全著重在「實用性」,忽視顧客的「心理」狀態。在大陸販賣保險套,一般是由顧客告知售貨人員貨品、尺寸、數量,然後售貨員會大聲回報給櫃台。相信「這位先生要迷你型保險套二盒!」此話一出,會讓顧客無地自容,尊嚴幾乎全毀。
於是,有些顧客為了保有男性尊嚴,刻意虛報尺寸,造成保險套失敗率極高,當然也影響日後銷售。
這種實事求是,只講究理性,卻完全忽略顧客尊嚴的行銷方式,將導致顧客反感。相反的,懂得照顧顧客的尊嚴,甚至加強顧客的自信心,服務就能帶動業績。
以量販店而言,西方人的消費習慣是一周採購一趟,通常會開車前往,所以店家停車場的設計,一般都沒有考量機車位或腳踏車位。在中國大陸,前往量販店購物的消費者,大多騎機車或腳踏車。為了滿足這些機腳踏車族的需求,讓他們有被尊重的感覺,量販店規劃許多機腳踏車停車位。此舉讓顧客倍感尊榮,業績也跟著提升。
朋友到服飾店選購,店員居然說:「小姐,你要的話,別家有比較便宜的!」第二天朋友開著400多萬元的名車,特意停在那家服飾店的門口,然後走進隔壁的服飾店購買。另一位朋友騎著市區代步車「小鐵馬」,到離家不遠的五星級飯店,入口處的服務人員隨即問他:「先生,請問你來這裡做什麼?」從此,朋友不再進這家飯店。
服務應避免打擊顧客的自信心、貶低顧客的身分,或對顧客有「大小眼」,而是給顧客應得的尊重與尊嚴。
(作者是我思形象教室總經理、生命動能協會輔導諮商師,e-mail:phoebe3302000@yahoo.com.tw
【2006/08/25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