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21日 星期一

智慧大富翁》部落格 掀勢頭

■ 林富元
在台灣,Blog譯成「部落格」,但在大陸則譯成「博客」。部落格的作者群自行聚合成部落,互相談未來論過去,造成風氣,鼓動風潮。這兩個翻譯,看起來都十分有智慧。
早期的部落格,將發表與流傳的主控權下放到草根的個人群眾手上;野火春風,迅速蔓延,部落格很快的造就新的媒體與新的傳播模式。這也就是所謂的Web 2.0基本精神,經由它帶來許多新的網際網路或無線資料商業模式。
發展後的部落格,先變成個人自我宣傳、一夕成名的管道,培養出自己空間裏的名人、歌手、作家,儼然與商業管道分庭抗禮。在企業家瞭解了部落格的威力後,部落格又變成商家或公司利用輿論來猛打公關的另類頻道。於是部落格更加風行,也更有組織。看起來,部落格每半年、一年就會脫胎換骨、改頭換面。
部落格打平了競爭的障礙,讓每個人有自由競爭、公平發表的管道。它讓許多懷才不遇的朋友,有機會冒出頭。部落格有點像卡拉OK,讓五音不全的人也可以高歌一曲;又有一點像路邊攤,雖然沒有正式店面,但可以搭一個攤子愛賣什麼就賣什麼。
部落格也帶來其他有趣的現象:
批評或稱讚的權力高張:不少網友在部落格上發表溫馨感人的內容,但也有許多網友發表言詞犀利、心態刻薄的言論。畢竟批評容易做事難,從論壇到部落格留言,隱約可以觀察到缺乏制衡與自以為是的言論。
雖說,這本來就是部落格的精神,可是長久下來製造出許多善於批評、以巧妙言詞遮掩酸葡萄心理的作者,對社會風氣會有何影響,實在令人憂心。事實上,已有一些部落格變成看不得人家好、發牢騷吐苦水的場所。
話又說回來,這當然不是部落格的錯。就像許多Call-in節目,已經變成一些人自我標榜或損毀他人的平台,錯不在平台,大家只是瞭解它的力量,充分利用而已。
各路英雄(狗熊)迅速出現:過去要出版書或唱片,要經過不少關卡,尤其是專家的介入。文章要經過編輯的批准,歌喉得有老師的讚許,產品要由公司或投資者同意。
現在,整個過程不再有中間人的參與,在沒有組織形式的審核之下,網路英雄迅速冒出。發表文章是小事,但針對商品熱賣大賺其錢的網主,是否有任何制衡的力量?販售的產品有問題,對自己的對手進行攻擊,或是打落水狗,是否會扭曲社會的正義感,值得關切。
不過,我們也不必杞人憂天,一旦參與的讀者、作者多了,自然就會產生制衡力量。一個沒沒無聞的人能夠變成網路化妝品銷售達人,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歌手能夠廣受網友喜歡,不也都經過廣大群眾嚴厲、直接的試煉,這就是部落格自然的制衡功能。
往前走,部落格還會帶來很多變化。目前它的應用大部分是軟性的:追逐風尚、分享心得,使用者也多盡挑簡單的途徑走,為的就是透過部落格成名。但我認為,如此厲害的平台,往後還會出現更多革命性的應用。
(Blog網站:www.happyboblin.com;作者是矽谷橡子園創投共同創辦人、多元投顧、矽谷玉山科技理事長)
【2006/08/21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