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家英 香料在美食中,看似配角,卻一直扮演著畫龍點睛而又勾人味蕾與靈魂的角色;沒有了香料,食物變得沒有個性與層次,也失去了民族特色與地理面貌。 但是,許多平日隨手可得,被塞在廚房或冰箱角落的香料,雖然各有不同的來歷、故事與提味功能,有的甚至還有療效,只是這些似乎都被大多數人忽略了。 到底,香料應該如何呈現在貨架上,才能展現它應有的價值? 在泰國曼谷最大的購物中心Paragon商場一樓的美食區,有一家古色古香、卻又井然有序的店,門口一大片牆上,毫不客氣地覆以鄉土味濃、紅綠相間的東方花卉圖案,讓人眼睛一亮,忍不住走進店內,一看之下,才發現原來這是一家香料專賣店「Spice story」。 店內貨架上陳列各種不同包裝、用途的香料及料理包,門口幾個大藤簍中,盛滿花椒、楜椒、辣椒、八角、豆蔻、薑黃與肉桂棒等香料,供人挑選零買;旁邊二個類似咖啡磨豆機的玩藝兒,裝滿各種等待磨碎的香料。 商店一角幾張中式餐檯,顧客正在品嘗食物,「在香料店用餐」,多麼有趣的商業模式啊! 想想香料的歷史,這些香料這樣被驕寵對待著,似乎也很合理。在歐洲中古世紀,大部份產自亞洲的香料,有如黃金一樣珍貴,偷竊一顆小小的肉豆蔻便會被處死刑,多少戰爭因香料而起,商人與航海家為了追求香料,不惜走遍千里,打通了許多道路,進而改變了世界的面貌。 今天,全世界每年香料交易的金額高達106.7億歐元,全世界每天交易的的香料有1.5萬噸。看了這些數字,任誰也不敢小看了香料的角色。 但是,如果沒有這家「Spice story」的提醒,可能,你還以為香料只是不同顏色的花花草草或種子,賣不出好價錢。可見,融合傳統與現代商業概念的行銷創意與包裝,多麼重要。 【2006/08/12 經濟日報】 |
2006年8月12日 星期六
香料故事 傳統中見新意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