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8日 星期二

不連續性 面對未來的新挑戰

工商時報/我的大書坊/B6版 許士軍 2006/8/8
■書名:不連續的時代
■作者:彼得‧杜拉克
■出版:寶鼎
自古以來,人類都渴望能夠預知未來。在過去,有所謂具有「未卜先知」能力的異人;在今天,有身價不凡的未來學家。在本書中,杜拉克所探討的,也是未來,但是他之所以不同於其他預測家者,在於他所強調的,乃是這個世界的「不連續性」(discontinuity)而不是一般人所依恃的「鑒往知來」;如他在 1969年本書首版序言中所指出的:「主導未來的事件,一直都不是任何統計預測方法所能預期的。」
作者特別指出,身處 1960年代末的當時,人類正進入科技發展史上的一個新階段。他認為,從1913年(也就是一次大戰開始)起算,5 0年內,儘管經濟高度成長,然而就經濟、產業地位、產業結構和產業技術而言,他們都是建立在維多利亞和愛德華七世時代的基礎上。在這期間,人們所做的,不過是將先前的努力和想法使之開花結果而已。然而,這個時代已經結束了,接著來的,乃是一個「不連續時代」。
這種「不連續性」,乃來自以下幾方面的事實發展,討論這些發展構成本書的主要內容:
●新科技所帶來的新產業。
包括資訊、海洋、材料以及為解決都會問題而產生的產業。重要的是,這些新產業都是建立在以20世紀以來所發現的知識基礎上;它們和過去那些以經驗為基礎的產業相較,存在有本質上的差異。
●全球化趨勢形成了新的經濟和社會體系。
在這趨勢下,使得世界各地,不論其政治制度為何,都一反過去那種各有所好的狀況,趨向於接受一個共同需求時間表,一套共同的經濟價值和偏好。
在這世界上,跨國企業不但扮演重要角色,本身也發生本質上的蛻變:一方面,它必須和單獨國家脫離關係,否則,它將無法長存;尤其是源自美國的跨國企業。另一方面,跨國企業和它分佈在世界各地的事業間的關係,不再是建立在所有權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策略結合的基礎上。
●社會多元化的發展,使得原有的政府和社會理論不再適用。
在此所謂「社會多元化」,意味著制度和權力的分散化;相對地,也就是指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權力之式微。杜拉克指出,在 20世紀的最後幾十年內,「政府最引人注目的特質,似乎就是無能」。
因此,今後所發展的一套新的社會理論,必然建立在多元主義的基礎上;在一個多元化社會中,各種各樣的機構─如醫院、企業、大學或軍隊等等─各有其特定目的;它們之間沒有高低之分,但必須互助合作,共同存在。這種社會比較不像太陽系:所有機構都圍繞著政府;反而比較像銀河系:各種機構有如多顆恆星,共同發出璀璨的光芒。
●知識資本取代了傳統的生產因素,成為唯一具有創造價值的來源。
各種技能必須建立在知識的基礎上才有生產力,一反過去那種知識和工作各自獨立,少有接觸的狀況。
所謂知識經濟,就是將知識系統化地應用在工作上,這樣一來,使得先進經濟中的所謂「勞工」,實際上即是「知識工作者」。這種知識經濟的一個重大特色是,知識工作本身又會創造出更多的知識工作需求,「顯然是沒有止境的」。在這體系中,擁有知識者將成為新的權力中心和領導者。
事實上,除了以上4方面的重大發展將人類帶進一個不連續的時代以外,還應該加上第五方面的發展,那就是人口結構和人口動態的改變。這種改變,不但為世界帶來新問題,也創造了新機會。這一發現首先出現於杜拉克在他為《不連續的時代》1983年版所寫的序文中,等到在他20年之後《下一個社會》(Managing in the Next Societ y,2000)書中繼續針對這一問題給予深入的探討,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對於世界的改變持續的關心和前後一貫的觀點。(本文作者為元智大學講座教授、台灣評鑑協會理事長)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