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12日 星期六

好書導讀》創新不迷失

書名:創新地圖———全方位創新管理手冊
作者:戴維拉、亞賓斯坦、薛爾頓
出版:培生
如果你認為成功的創新管理只是普通常識,那就大錯特錯了。有很多創新的原則不是已經不合時宜,就是被扭曲甚至完全被誤解。不是說沒有所謂的創新組織,而是這些企業究竟如何創新?為何創新?答案跟大多數經理人所想像的顯然大相逕庭。
什麼是創新?
本書將澄清對創新的普遍誤解,並提出組織管理與執行創新的必要工具及流程:
‧創新並不需要在組織內部掀起革命。創新真正需要的是建構一個周密、穩固的管理流程,以及真正能完成工作的企業組織。
‧創新並不是一項轉化過程神祕的煉金術,倒比較像組織內其他主要功能部門的基礎滑輪。
‧創新最重要的並不是創造力和富有創造力的文化。很多企業發現,想出一個好點子反而最容易,最難的是如何篩選出對的點子,並且予以實踐。
‧創新並非只是關於流程和階段性的工具。因為個別的工具和流程沒什麼用,必須與組織、衡量指標和獎勵制度相結合,才能發揮功效。
‧創新並非只專注在最先進的技術上。發展新的商業模式與新策略也同等重要,有時甚至遠比創新還重要。
‧並非每家企業都需要追求大量的創新。創新必須與組織的機會及能力相符,有時候還需要對的時機。少量創新有時就能讓企業走很長的路。
創新該具備的觀點
經理人對創新須具備三個重要的觀點:
1.就像企業中許多的功能部門一樣,創新是項管理流程,需要特定的工具、原則和訓練。只要知道如何協調運轉各部分,執行工作就很簡單了。企業經理人經常抱怨在組織裡無法實現創新,本書提供經理人一個實現在創新中成長的整合性架構、正式的流程和工具,教導你使用這些管理工具,如策略、組織設計和結構、管理系統、績效衡量、人力資源及獎勵的方法,並在創新上獲得極大的報酬。
2.創新需要衡量與誘因,來實現持續性的高收益。「你無法管理無法衡量的事情。」對創新來說,這無疑是句至理名言。但是,多數企業用了錯誤的衡量指標,因此導致員工產生不當的行為模式,這會對整體的創新系統與流程,造成相當大的殺傷力。本書從想出好點子、篩選、塑造原型到整個商品化的流程,教導讀者使用衡量指標與誘因,來管理創新面向的相關問題,而且適用於各種規模的企業與產業。
3.企業可以藉由商業模式創新與科技創新的組合,重新定義產業。本書說明如何整合現存商業模式與科技改變,重新定義產業的競爭環境,如蘋果電腦接連推出iPod(科技的改變)與iTunes(商業模式的改變)。多數企業只在某方面表現較好,只有少數企業有能力同時整合商業模式和科技創新。本書提供了獨特架構,讓經理人同時擁有駕馭商業模式與科技創新的能力,創造競爭優勢、成長,並影響產業未來的走向。
本書將分析哪些創新作法真正有用,進而提出執行創新的新洞見。其中有兩個基本觀念:
‧創新是維持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能使企業免於有形與無形資產遭受市場侵蝕。
‧創新對於企業不可或缺,而且必須進行管理。
創新管理謹守七個原則
創新對於企業的全面成長非常重要,會產生一些對企業生存極重要的改變。做好創新管理須謹守七個原則:
1.卓越的領導能力。制定創新策略、設計創新投資組合,激勵真正重要的價值創造。
2.創新是企業精神中不可或缺的。
3.創新與企業策略是一致的,包含創新策略的選擇(積極取勝或是防禦策略)。
4.平衡創造力與獲利能力。企業可以產生成功的新點子,並且獲取最大投資報酬。
5.消除組織內的反抗力。好點子通常會因為異於常態而遭到扼殺。
6.組織內部與外部的創新網絡。創新的基石並非個人,網絡才是重點。
7.正確的衡量指標與獎勵機制,才能管理創新,進而導出正確的行為模式。
作者研究分析學術與實務文獻多年,與企業合作累積了豐富經驗,以及基於廣泛的調查、眾多的企業互動,檢驗某些產業領導廠商的實務狀況。
作者也訪談並幫助不同背景的資深經理人,同時對該企業的管理實務進行深度研究。其中有些執行長不斷提及不滿意組織內的創新。某些個案是因為漸進式創新 (incremental innovation)會排擠更大的創新,造成不平衡的投資組合,等於是把原先該用在確保組織長期經營的費,不當地投入獎勵短期的經營績效上;但也有些個案指控的是企業文化。
不過這些公司都體認到,即使組織內部有些阻礙創新的因素,但在今日的競爭態勢下,創新才能生存。甚至有些經理人根本就放棄指望組織內部,轉而向外購買創新概念或手段,然後再運用市場槓桿力量來獲利。但很多時候,這可能會是致命的錯誤。
【2006/08/12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