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28日 星期五

企業傳承》誰是接班人?

■ 陳珮馨
企業也有生老病死,必須適時替汰、傳承,建立良好的接班制度,才能順暢地成長茁壯。
中華知識經濟協會日前舉辦「企業傳承與創新轉型研討會」,台北大學企業管理系教授陳明璋嘗試引古鑑今,齊恒公雖為春秋五霸,卻只有一代強盛;創業守成兼具的秦始皇,僅僅三代就國破家亡;創業維艱的唐太宗,也難以成功傳承。
尤其在華人文化中,極多家族企業暗藏交棒危機,一旦世代轉型失敗,或是爆發產權爭議,往往連帶拖垮整個家族企業。可見,打下江山不易,如何傳承偉業更難,企業該如何掌握傳承時機、代代興隆?
企業傳承 經營創新
陳明璋認為,企業應該重新看待「傳承」,傳承不只是交接班,或是期待守成經營,而應進一步從制度層次、或從創新團隊的角度,追求經營模式的創新。
連展科技總經理陳鴻儀也表示,從古至今,天縱英明的領導者少之又少,如果遇到一位能力強的經營者,通常能在階段性任務中,發揮極大表現,但有時經營者表現平凡、或是缺乏發揮環境,只好盡力「維持」到下一位有能者現身。
因此,如何衡量接班時機,是一大學問。陳鴻儀認為,不能從年紀、時間,來衡量接班時機,很多時候,經營者相當年輕,身體卻出了狀況,非交出經營權不可。
產業差異也極大,談到傳承、接班,很難一概而論,例如,電子業的汰換速度極快、工作時間也長,通常50歲初頭就交棒。
合宜判斷接班時機
因此,透過公司外部、內部情境,判斷接班時機,格外重要。陳鴻儀分析,從外部而言,企業隨著產業性質,不同時段會遇到不同問題,一旦經營者無法有效承擔,或是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應該交棒。
其次,公司發展初期,需要很強的創新、市場經營能力,變身成熟企業時,需要追求效率、管理、細節,每一階段會面臨不同的經營課題,需要的領導模式也不同,一旦經營者無法勝任,就得考慮交棒。
至於,如何把傳承、接班融入日常營運,首先要降低人治、建立良好運作方式,才能真正讓「制度」導引世代傳承。
否則,一旦事業主忽然生病、臨時交班,將引發很大的風險,企業經營不能靠抓鬮、更不能敲運氣,唯有從平常作起,就算被迫交班,也不會造成太大的衝擊。
陳鴻儀舉例,一旦建立好的制度,就算隨便找一位業務員當主管,也不會出事,因為全公司都靠一套流程、制度在運作,只要不是犯很大錯誤,都可以靠制度維繫。
建立世代傳承制度
例如,連展科技為了把投資決策過程制度化,設立「投資審議委員會」,降低不確定因素,確保重大決策不會失誤,同時也能趁機累積和決策有關的資料庫,提供承接人參考,遇到事情才知道如何處理。
當然,制度化也有一些限制,例如,一些潛力十足的案子,過去藉著領導者慧眼識英雄,有機會脫穎而出,現在很可能因為缺乏漂亮數據,留下遺珠之憾。
不過,光有制度不夠,想要落實企業傳承,還要有足夠的優秀人才。但是公司資源有限,很難面面俱到,因此連展科技集中培訓表現傑出的前20%高階主管,因為這批人決定了公司80%的獲利。
敦南科技公司也很重視專業經理人的聘用和培訓,每年年度計畫做完後,接著作人力資源計畫,事業部總經理必須定期提出第一接班人、第二接班人名單,並說明接班人選還需要幾年才能符合資格、需要施以哪些訓練等。
敦南科技總經理盧明光表示,接班人計畫從事業部總經理以降,層層執行,和日常工作結合在一起,成為公司成長策略的一環。
去年卸下評輝營造公司董事長,現任南亞技術學院財務金融系助理教授的許金水,提起20幾年前,全台MBA畢業生恐怕只有100人,潤泰集團一間小型紡織廠,就網羅了26位,這批人後來都擔任公司的要角。
許金水自己,也很重視在日常工作中,落實企業的傳承接班,他每接一個位子,都努力在最短時間「把自己替代掉」。 為此,他徹底做好知識管理,盡量讓下一位接手的人,透過書面資料,就可以迅速進入狀況。
「每天,都可能是最後一天,」許金水說,平時就要做好準備,才能順利轉手。
隨時都有接班人選
因此,領導者必須隨時有「口袋名單」,才能在第一時間找出接班人選。至於,這份名單要黑箱作業,還是公諸於世,卻是見仁見智。
陳鴻儀作風較為直接,雖然不至大張旗鼓,但一定會告訴未來接班人,他是人選之一,也會趁機溝通,對於接班人選的期望,如此一來,對方也較能在最短時間,達到應有的表現水準。
盧明光則是不同作法,他不會直接讓菁英知道,自己獲選為未來接班人,全公司除了人事處長,只有預定人選的上兩層主管知悉。公司也不會只培養一位接班人,免得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
人格特質最重要
在多位接班人選中,誰能拔得最後頭籌,就要各憑本事了。盧明光表示,衡量的標準不只是工作表現、資歷深淺,更重要的是人格特質。
這包括能否公私分明、秉持誠信?有沒有「創新」能力?創新指的不單是個人創意,還包括傾聽部屬聲音、虛心求教。最後必須「委身」於事,每一次分派任務,都要觀察他的辦事效率、達成速度,是否能坦然面對困難、迎接挑戰?
這一切的觀察都是暗地進行,但是為了訓練未來接班人,尤其是第一順位人選,盧明光遇到重大的參訪行程,通常會帶他同行,不時丟出富有挑戰性的案子,出差或休假時,也會指定他擔負重責。
因此,身為第一順位的接班人選,雖然未獲正式告知,也能揣測三分,不過,就像馬拉松賽跑,抵達終點才能真正判輸贏。
「第一接班人,最後不一定成為接班人。」盧明光說,這是一場考驗,唯有能承受到最後的人,才能真正接棒。
【2006/07/28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