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工商經營報/鮮活職場/D2版 許書揚 2006/7/25 許多社會新鮮人求職時,希望公司對自己能提供一套完整的訓練計畫,甚至希望能西進大陸發展,但以職場的現實環境和本身的條件,這樣的想法顯然不切實際。 最近在機緣巧合下,與一位即將揮別校園生活,開始踏入職場的新鮮人,談到關於自我未來職涯的規畫,這位年輕的朋友在言談中,不斷反覆提到未來求職,首重的是自己任職的企業,能否提供一套完整的訓練計畫,來積極地培訓自己,其餘的都不是那麼重要。對於這點我想是許多年輕的求職者,所共同陷入的迷思,這與企業求才時的標準及要求大相逕庭。 企業應如何培養我? 美國第35任總統-約翰.甘迺迪 (John F. Kennedy)曾說過:「不要問國家可以為你做什麼,你應該要問自己可以為國家做什麼。」 (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套用至如同一個小型政府的企業,可看出經理人的心聲,求職者應「不要問公司可以為你做什麼,你應該要問自己可以為公司做什麼。」 許多甫踏出校門的求職者,常在面試的末了,詢問公司將來會對我有什麼培訓計畫?卻忘記思考我能為公司作哪些事情?但更積極的態度,應是不要問公司能為你做什麼?而是要問你能為公司貢獻些什麼?才是更正確的就職觀。 新鮮人西進大陸發展? 由媒體所作的意向調查及報導中指出,有7成5的職場新鮮人願意至中國大陸工作,這反映出年輕朋友們,已深刻意識到前進中國大陸發展,將有更大學習空間及揮瀟舞台,但不可諱言的是,中國大陸也是個「殘酷的舞台」。 目前台灣的大學畢業生,起薪約為新台幣2萬5千元至3萬元左右,而中國大陸之大學畢業生起薪,約為人民幣2千至3千元不等,折合新台幣8千元至1萬2千元。一個沒有任何職場經驗的新鮮人,在未練足基本功之前,是無法輕易的在中國找到工作機會。就算有機會,也必須被迫接受薪資比台灣還低的事實,若沒有很堅強的信念,是非常容易鎩羽而歸的,況且殘酷的事實是在大陸的台商,對於完全無工作經驗的新鮮人,沒有任何工作機會可以提供。 滾石不生苔? 另外一個年輕朋友的共同迷思,普遍都認為自己年輕就是本錢,因此只要發現目前的工作太無趣、不符合期待、主管賦予太多的壓力… 等因素,便毅然決然放棄並萌生去意,因此就不斷換工作;但平心而論,要將一份工作的精華,吸取完整並有良好的工作表現,需要至少 1至2年的時間,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將很難有完整的學習及表現。在與企業的人事主管的頻繁接觸中,不難發現當前人事主管們,最在意的還是年輕人的 Sustainability(持續力)及AQ(逆境商數Adversi ty Quotient);若擁有名校的高學歷及光鮮的外表、一流的談吐,但缺乏毅力與遭遇挫折時的忍耐處理能力,遇到困難就放棄,勢必也就很難展現 Stability(穩定性),更遑論Loyalty(忠誠度)。 在全球化及「世界變平」的趨勢下,新鮮人面臨更多國家及各色人種的競爭及嚴峻挑戰,建議新鮮人從踏入職場的第一天開始,就朝著全球化經理人的目標,發展及培訓自己。加強自我外語能力,不可因工作上使用不到即懈怠。不論任職的是台商企業或國際性企業,都應積極地擴大自我的國際觀,可利用閒暇之餘,取得國際認可之專業證照,或加入世界性組織,了解全球首屈一指之組織作業方式,如此才能與國際接軌,跳脫迷思的框架。 (作者為保聖那(PASONA)亞洲區執行長、經緯智庫(MGR)公司總經理歡迎您來信批評指教:alexhsu@mgr.com.tw。) |
2006年7月25日 星期二
不要問公司可以為你做什麼 談新鮮人求職的迷思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