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27日 星期二

創意學》改變視角 發現創意

■ 賴聲川
我們應該了解:如果不改變自己如何看世界的方式,就只能活在制式的標籤範圍內,根本沒有機會發揮創意。
看世界的方法,有三種「觀」點可以當工具。我給這三種「觀」點的名稱是「世界觀」、「如是觀」和「因果觀」。「世界觀」是基礎,需要平時培養,「如是觀」和「因果觀」是需要學習的「觀看技巧」。
世界觀———建立思考的基礎
你對生命的看法如何?認為人應該怎麼活?對政府體系的看法是什麼?暴力的意義是什麼?自由的意義是什麼?宇宙有其他生命嗎?人生的目的是什麼?這些問題的答案來自自己長期累積的經驗和思考。這些想法必須是穩定的,而且隨著自己的成長,這些想法也必須繼續向前演進。這就是一個人的「世界觀」。
世界觀是走向智慧的第一步。沒有世界觀,創意很容易就會淪為隨意地表達,沒有特別的意義。
對於成熟的創意人來說,任何感官都必須經過世界觀的過濾。沒有世界觀,任何感官都可以未經處理就進來,在心內任意安置,就像沒有防毒或防垃圾郵件軟體的電子郵件信箱一樣,正常郵件和垃圾信件混雜在一起。世界觀是我們的價值觀,也是我們的垃圾辨識系統。它的辨識能力,是由個人決定和培養。
如是觀———看見事物原貌
當我們看事物的時候,有沒有立即下判斷?如果有,就很難看到事情的原貌,因為判斷遮蔽了視線,判斷是透過偏見過濾器在看事情。我們等於是在自己眼前戴上了妨礙創意的過濾器。
當我們看到一樣東西,這樣東西上面不只貼了一個標籤,標籤上已經清楚註明我們對這個東西的喜好。對於喜歡的東西,我們被吸引;對於不喜歡的東西,我們排斥;對於無所謂的事情則視而不見。我們不再思考這個每天主導自己行為的判斷機制。生活中所有的判斷,包括創意、創作的內容,以及創意的方法,都和這自動機制產生密切關係。
創意不是重複一些安全的選擇。創意是創新,必須有創新的勇氣與能力,才能找到新的表現方式、新的解答問題方式。我們必須讓心靜下來,穩定思緒才有可能看到自己的心,看到判斷機制,才可能下手改變這「看」的機制。我們要找到好惡形成的脈絡,才能設法消除。
因果觀———看見事物前因後果
創意亟需了解因與果。創意作品本身是由因和果構成,創意人就在作品中創造因與果。當觀點聚焦,心中不執著於任何特定的觀念,就可以看見事物的原貌;當觀點擴散出去,保持專注,就有可能看見事物發生或運作的因果。
例如我們研究溫室效應,可以在臭氧層的破洞中找到因;臭氧層破洞的因,可以追到人類對石油的需求;人類對石油的需求,可以追到人類對能源的需求;以此類推,可以推到很遠很遠的地步。而溫室效應的果,本身也是未來新果的因,科學家可以為我們分析溫室效應的細微後果。從颱風路徑的改變,到南太平洋孤島上一隻昆蟲的存歿,都可能是溫室效應的後果,這些後果,又會造成新的因。
能在任何程度看到人、事、物背後的因與果,都對創意有幫助。當我們洞察到事情的原貌,就能洞察到它原來的基礎,繼而讓我們洞察到它可能的變化、可能的未來。慢慢地、細心地練習,漸漸我們能夠看到簡單事情的因果,進而看到複雜事情的因果,再看到一切的相關性,更具備潛在的創意,在看的同時也更知道如何不貼標籤。
更進入狀況,是因為更能了解在我們身上發生的一切事;更具創意潛能,是因為我們可以讓事物在心中完全自然互動,就像萬物的互動一樣,創意因此得到充分的發揮機會。
(本文摘自天下雜誌即將出版《賴聲川的創意學》)
【2006/06/27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