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27日 星期日

EMBA手記》科技牛

■ 吳仁麟
「我討厭和科技牛在一起上課!」當傳播界的資深菁英瑞塔小姐,這樣坦白的告訴我時,我竟然很遜的不敢露出「找到」知音的表情。
她說,這些牛根本不懂什麼叫人文和情感,難怪人家都說不要「對牛談情」。
我靜靜聽著她數落那些自負的科技菁英同學們,說這些人窮到除了錢之外什麼也沒有,這同時,我的腦海開始浮現一些抹不掉的風景與過往思考。
每次經過台灣各個科學園區,我總會不自主的抬頭看看那一座座蓋得像豪華鐵皮屋的科技大樓。
這些大樓多半屬於知名的科技公司,有些財大氣粗的企業甚至一口氣就搞了好幾棟,然後,很霸氣的,把弄得大大土土的logo,掛在外牆或屋頂上。
看不見活力
從這些大樓,你看不到台灣科技界的活力,而是呆板單調的千篇一律,和怎麼也洗不掉的黑手產業基底。
「光從這件事,我就可以幫台灣的高科技產業算命,台灣的科技業再這樣走下去只有一條路,繼續代工,慢慢死亡。」不管在課堂內外,我總是用一貫的論調來挑戰那些被尊稱為「台灣之光」的科技新貴同學們。
但是,很可恥的是,我總狠不下心來和這些人談租稅正義的問題,我實在想不到台灣還有那個產業可以這樣合法向納稅人搶劫。其實面對未來,這些科技新貴的焦慮並不比其他行業少,所以他們老是在談「微笑曲線」、「品牌價值」這些老調,我則一直老調重彈的請這些人回去學會過生活。
「生活?什麼叫生活?懂得喝紅酒、抽雪茄、吃好的就叫生活嗎?我實在看不出來這種生活有任何價值,台灣的競爭力一直是拚出來,而不是享受出來的。」某次的聚餐,在高科技頗有一席之地的同學亞力士忽然有點抓狂的這樣說。
我知道在這種時刻多說無益,邊安靜的聽他發飆,邊微笑和思考著。
學會過生活
這幾年來,幾次北京與上海的來去,讓我知道,台灣未來最有價值的產業,其實也是唯一的活路,就是賣生活給中國大陸。
在中國以閃電般速度成為「世界工廠」的今天,台灣各行各業的產業菁英,不是把生產線移往大陸,就是轉向接單服務,或者乾脆冠上「中國」的品牌進軍國際市場。
這樣的情況再發展下去,台灣還會剩下什麼呢?目前看到的這些產業榮景,馬上就要成為過眼雲煙,大家都心知肚明,卻都一籌莫展。
我其實可以理解這些「科技牛」同學心中的苦悶與不平,也絕對相信台灣有今天,他們有不可抹滅的貢獻,但是也請他們老實說出心中的話。這些人都知道,台灣這塊土地,對他們的利用價值,其實已經到了盡頭。
「還是好好過生活吧,沒有Life怎麼會有Style?」我還是耐住性子向亞力士說。這位同學一直信誓旦旦的要把自己的科技公司轉型為販賣Life Style的企業。
(作者是政大科管所EMBA,vin.wu@ud-ngroup.com,blog.yam.com/colanews)
【2006/08/27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