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28日 星期一

國際商品進攻台灣的「破壞性創新」策略

管理雜誌第386期(2006年8月)方正儀 2006/8/28
他們攻心為上,不論是破壞性創新、體驗行銷……,不但本土商店望塵莫及,消費者甘願臣服,甚至成功創造一種新興業種,影響台灣消費者的生活型態。
相較於1980年代7-Eleven、麥當勞(McDonald's)等國際品牌登陸,帶動土洋百花齊放,近年新進入台灣的國際各方好手,挾的不再是資金的龐大,而是業種多元、手法不斷創新,以更細膩的服務,及不同於台灣本土企業的操作模式,為市場投下震撼彈。
如雨後春筍蓬勃展店的台灣連鎖店,不少體系來得快、去得也快,然而這些外來的明星品牌,卻能維持競爭力與領先地位,在台灣也成為明星,其中的成敗關鍵何在?
市場區隔:生活形態做基準
單以年齡或性別做為市場區隔,是過去台灣店家提供產品服務的基準;然而,面對複雜多變的市場,需要更精準的分析,更細膩地描繪目標客戶的輪廓,才能大大提升行銷策略成功機率。
因此,年齡被生活型態取代,性別被價值觀置換。
進軍台灣的日本無印良品(MUJI),更是以「生活型態提案店」自詡。消費者透過商品與店面傳達出來的簡約、自然、基本的生活型態與價值觀,藉由這些商品,落實了潛藏在心底對簡約生活的嚮往。
以生活型態做區隔,可以讓消費者為了買一個雜誌架而買下一整間書房。瑞典來的IKEA,讓消費者置身其中,體驗那種嚮往的生活,很容易就在買一個雜誌架之餘,再買下其他物品搭配。
產品差異:破壞性創新打天下
韓式彩妝在韓國蔚為風潮,在台灣也開枝散葉。韓式彩妝開發出全然不同於傳統顧客期待的內容及機能,而創造出新顧客的「破壞性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
MISSHA 等一改將既有的技術持續按步驟升級的「持續性創新」(sustaining innovation)概念,以全然不同於主力市場要求功能的差別化因素,來應付新顧客的需求,同時滿足新市場及利基行銷的需求。MISSHA去除不必要的包裝及行銷通路,並把時尚的化妝品成功轉型為生活必需品,建立好貨要便宜的逆向思考。
品牌價值:提高差異化程度
品牌在連鎖店中的意義,在於做為一種品質保證,消費者可以藉由品牌,輕而易舉地辨識產品與服務的品質,但台灣某些業別並沒有認識到這一點。
泰商泰伯埃(Double A)引入品牌經營模式,「只有靠品牌,才能拉開我們與競爭者的距離。」Double A的成功關鍵就在於「差異化」,當大家都沒有「品牌」時,誰先做,誰就先贏。
行銷手法:實做體驗訴諸感性
當前的新行銷法則,就是要以深具感染力的行銷方式,塑造一個讓消費者悸動或認同的全新體驗。這種體驗行銷手法,也是外籍兵團的拿手絕活。他們之所以能行銷全球,除了商品本身,還有服務細節用心,尤其不心疼花高額成本舉辦活動來和消費者接觸,將體驗行銷的面向發揮到極致。
試吃、試用、舉辦講座,必須先讓消費者認可之後,才會有進一步的購買行為。敏感挑剔的消費者,需要理由來支持購買行為,體驗正是媒介,當場做給你看,親自試用才知對不對味,體驗行銷是綜合理性與感性的說服過程。
品類殺手來了
行銷專家羅伯‧史派特(Robert Spector)指出,零售業成為「品類殺手」的五大立基點,專業豐富的商品種類、具競爭力的價格、一站式購物的便利、優質的銷售服務、個性化的購物環境等。對照來看,這些外來明星品牌,在台灣似乎也有成為殺手的態勢。他們攻心為上,甚至為台灣市場成功創造一種新興業種,影響到各地區消費者的生活型態。
在淘汰賽不斷上演的台灣市場,如何在新一波爭霸戰中漂亮出擊,不會成為棄權的參賽者,本土企業或許能從這些外來明星品牌的信心滿滿中,挖掘出生存之道。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