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29日 星期二

高希均看天下》呼應台灣全球化需求─弭平知識落差

高希均
40年前,去美國讀書,讀到凱因斯的名言:「觀念可以改變歷史的軌跡。」是這句話,使我決定要獻身教育。
近年來,在哈佛大學商學院出版的著作及雜誌上,讀到它們自勉的三個英文字:「Ideas with impact」,生動地道出了我的嚮往。
在這個全球化年代,杜拉克、彼得‧聖吉、查爾斯‧韓第等西方管理學者一再警告:領先對手的唯一方法就是比對手學習得更快。
21世紀初的人類,正走向逐漸被剷平的世界;台灣卻出現了各種路障。橫阻台灣進步的這些石頭是五大落差:
知識落差:產生了貧富不均。
創新落差:產生了企業盛衰。
格局落差:產生了政策分歧。
人品落差:產生了君子與小人。
愛心落差:產生了大愛與貪婪。
不克服這些落差,台灣是無法與世界接軌。
「知識的落差」是一切落差的根源。
在當前各種學術領域中,與台灣企業成長最密切的一環,就是商學院的教學與研究是否已達國際水準。
幾位政大與台大的教授說:「如果美國一流大學的管理教學為A,那麼台灣最高的水準是接近B。」另一位教授則認為:「如果美國是100分,台灣是60分。」
此刻我們決定引進世界一流的管理雜誌—《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HBR),用以提升台灣社會(及華人世界)的管理理念、改進實務運作、增加實際績效。
《哈佛商業評論》英文版創立於1922年,由美國哈佛商學院出版公司(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ublishing,HBSP)發行。80餘年來曾經孕育出許多先進的管理觀念,對全球的管理實務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許多著名學者和專家常常先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原創性的文章,等待迴響,然後改寫成書,如杜拉克、波特、韓第、蓋瑞‧哈默爾、大前研一及《藍海策略》的兩位教授金偉燦、莫伯尼。
近年來《哈佛商業評論》的內容,特別著重於四大領域:領導、創新、策略、管理。英語世界中最負盛名的學者與專家,都會在HBR發表文章。杜拉克去年11月去世前,為HBR在2004年6月寫的文章「What Makes an Effective Executive?」(我曾在次月的《遠見》討論過),即獲得2005年HBR麥肯錫最佳論文獎。
走進劍橋的哈佛商學院出版公司的大廳,就看到這幾個耀眼的字: Improving 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 and its impact in a changing world。台灣企業要與世界接軌,必先要與世界頂尖的管理學說、管理實務與管理績效接軌。這就是我們出版《哈佛商業評論》全球中文版的最大心意。讓我們一起來完成這項具有深遠影響的接軌工程。
(作者是《哈佛商業評論》全球中文版發行人) 【2006/08/29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