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7日 星期五

拿起經濟放大鏡看穿政治騙局

工商時報/我的大書坊/B6版 殷乃平 2006/7/7
■書名:活用經濟學─看穿政府的把戲
■作者:Thomas Sowell
■出版:商周
本書是一本「政治的經濟學」,所談的是經由政治所決定的經濟政策,會對整體經濟產生的影響與隱憂。
經濟學原理中,開宗明義的認為社會的資源有限,而人們的慾望無窮。在這種情形下,每個人必須要在他的能力限制範圍之內,根據其慾望效用的大小,去做最好的選擇。生產者也是在其生產限制條件下,去尋求最大的利潤組合。所有的選擇都是在一定的限制條件下而決定的,政治體制自然也是限制條件之一。
這時,問題出現了,誰來決定這些限制條件?不同限制條件下的極大值當然是不一樣的,那一個又是柏拉圖最適選擇(Pareto Optima l)組群中的最高點(Bliss Point)?
如果不用經濟學的術語,而用白話的方式來詮釋,就是在不同的政治體制下,有不同決定個人消費、生產的選擇方式。在每一種型態下,「人」的選擇方式都有其不同的局限,不同架構下的經濟體運作都會產生其最佳的經濟組合。
但是,那一種體制架構是最好的?由誰決定?本書作者提出許多先進國家的案例,警示政治限制條件選擇過程所產生的危機。
民主社會之中,經由選舉從事的政治抉擇,常常會變成經濟上的限制條件,同時在政客的浮誇不實的煽動宣傳與選戰技巧策略運作之下,其結果常扭曲脫離人們原來設想要求的目的。最後,除了能遂政客們私心所願之外,不但公共效益降低減少,經濟成本也大幅增加。
作者指出,1980年代以來,歐美的政治人物就競相向選民提供免費的商品與服務。
本書從勞動價格、醫療價格、住宅價格、保險價格、歧視的價格等來觀察,從政治觀點從事價格管制,或公共化管理,其中在現實的環境中,已成為普遍接受的價值觀,卻未深入分析這些政策,看看它們有何後遺症。
本書另一個值得一讀的是有關保險的風險經濟學。作者特別舉金融機構的逾期放款、破產企業的債務重整為例。似乎正如作者所言,我國成立金融重建基金,問題銀行的逾放完全由政府買單。對降低風險成本來自他人付費的組織而言,其權力與資金來源是基於大眾的恐懼與不安全感。易言之,當政治上「全民安全」的正當性出現,新人員與新機構的權與錢自然降源源不斷而來。
(本文取材自本書推薦序,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金融學系教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