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訊 「溝通有那麼要緊嗎?」「工作不就是把事情做好最重要嗎?」如果你現在還這麼想,那麼你離現代職場的工作核心就遠了。 美國電腦巨人IBM有個編號291111名為「60分鐘裡的60個點子」的內部文件,其中第35個點子就是敦促工作者要多學溝通。因為現代職場中,學會溝通,工作起來就能比別人幸福,也會比別人傑出。往往只是一句話,就讓工作變得愉快,也成為職場升遷發展的關鍵。 104人力銀行行銷總監邱文仁表示:「溝通是一種行銷的過程,一個上班族空有一身武藝,卻無法透過適切的包裝來呈現,你的努力很可能會被埋沒。」讓你的專業能力被了解,讓你的工作績效被看見,這是溝通在現代職場中的積極意義。 但溝通在現代職場中的消極意義,你可能更常感同身受。辦公室隨時爆發的衝突,彷彿是現代職場難以免除的副產品。主管豬頭、部屬不肯配合、同事緊張競爭、合作夥伴意見不一、客戶無理挑剔,時時讓辦公室低氣壓籠罩,在在讓上班族抓狂不已。麥克阿瑟將軍已為現代職場的需要做了預示:「溝通的目的不是為了增加了解,而是要避免誤解。」 溝通是一種專業,更是一種心態。明基電通電腦營銷總部總經理洪漢青回想剛入職場時,總覺得大家的想法應該都和他一樣。「這樣做啊,Let’s go!」結果發現大家都不動,「當時年輕嘛!思考比較不周詳,少幫別人想。」洪漢青後來了解別人未必和自己想的一樣,溝通必須先把本位主義擺一邊。 沒有人天生就會溝通,所幸溝通很容易學習,但關鍵是要不斷地練習。著名的溝通專家、台灣卡內基課程負責人黑幼龍強調,溝通不是一種學問,也不是一種知識,而是一種習慣,沒有練習就學不會。 溝通就是一種雙向的互動,是表達與聆聽的藝術,但是怎麼說、怎麼聽,卻各有巧妙不同。 說故事:說故事是最有效的溝通。亞都麗緻飯店總裁嚴長壽有他一套獨特的溝通方式,他最常說起自己年輕時候的故事,來和年輕員工分享他的人生哲學。 提問:你想問,對方未必想答,如何問出癥結、解決問題,也是一大挑戰。美商安碼商務系統公司台灣區總經理吳玉龍,以前說話都採命令式,有位業務人員覺得向他報告很痛苦,因此都報喜不報憂,以免面對一連串的質問。 吳玉龍開始用軟性的話家常方式,詢問對方的工作狀況,再問「最近有沒有遇到比較難纏的客戶?」「有沒有什麼需要支援的?」某次這位業務人員好不容易在鼓勵下說出問題,他沒有責備和怪罪,而是先認同業務人員的努力,再一起討論補救的方式,最後並讚賞對方能勇敢地說出問題。從此,就像施了魔法一樣,他們之間原本的溝通落差就消弭了。 傾聽:大多數人都多說而少聽,然而讓自己積極、耐心地聆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主動出擊: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主動回報進度也是下屬的職責之一。雅芳公司總經理王子云舉例,雅芳夏季原本5億元的目標,因為今年大太陽到6月中才露臉,影響美白和防曬產品的銷售,現在只能賣到4億元。然而當下屬跟她說業績沒問題,卻未告訴她剩下1億元的營收哪裡來,她實在無法放得下心,「這不是信不信任的問題,而是負責任。」 (本文摘自7月號《30雜誌》) 【2006/07/03 經濟日報】 |
2006年7月3日 星期一
溝通術》一句話的魔力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