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家英 成立18年的全家便利商店,最近終於誕生第二位本土總經理;剛接下這個重任的張仁敦,和全家董事長潘進丁一樣,都是創始員工,他將帶領經營團隊,在發展成熟而競爭激烈的便利商店市場「攻頂」,跨越2,000家店的目標,同時為創造第二成長曲線,厚植人才和經營基盤。 陸投資 從無到有 49歲的張仁敦,政大公共行政研究所畢業後,即進入國產汽車人事單位,77年8月與潘進丁等人共同籌設台灣全家,18年來,歷練完整,涵蓋營業、商品開發、管理等不同領域。91年,他帶領六人小組到上海籌備全家登陸事宜,擔任第一任上海全家總經理,三年下來從無到有,94年全家便利商店招牌,正式高掛上海街頭。 上海全家的大陸經驗,對張仁敦來說是很寶貴的經驗,「大陸投資,『完全是叢林法則』,外派團隊經常是在不完整的資訊下被迫做決策,這也是經理人最大的考驗。」張仁敦說。 在潘進丁眼中,經過這個磨練,張仁敦已充分具備企業經營者的條件,這次的異動,是要讓全家經營團隊成員有更多攻頂的機會。但是,台灣便利商店密度高居世界第一,市場競爭益發激烈,台濟和社會結構轉變,未來張仁敦將如何帶領全家突破成長? 在全家員工眼中,水瓶座的張仁敦,重視紀律、作風明快,十分強調現場主義和執行力,細節掌握能力超強。接下重責之後,張仁敦說,將持續貫徹「服務力第一」的店鋪競爭策略,深耕商圈;並強化團隊的競爭意識,掌握市場變化。加速人才培養、落實現場主義、開發管理財,則是他積極推動的三大計畫。 他說,超商這種連鎖零售業,「根本就是人的事業」,不論是進軍國際市場或發展新事業,都需要更多視野寬廣、多職能及有國際化經驗的人才獨當一面,除了輪調,透過專案負責人的磨練,都可以讓人才的潛能激發出來,並培養協調與包容力。 所以,上海全家成立以來,一直有計劃地派遣台幹前往支援歷練,到時間就調回台灣,再派另一批去接替。台灣全家此次人事異動,營業和商品主管對調,也是同樣用意。每一次重大的輪調,組織和個人,雖然都可能要承擔適應不良和一些陣痛,但是,「蹲下是為跳起做準備。」張仁敦說。 在輪調的過程中,也難免會有阻力及心理抗拒,張仁敦常以自己的經驗為例,開導同事;他說,即使當年他參與全家許多制度的設計和建立,但是,時代不斷進步,「騎腳踏車的,當然趕不上騎摩托車的」,資深的人應多開拓視野,自我突破,不能倚老賣老,也不能局限在過去的經驗中。 在張仁敦看來,流通業的生命力來自現場,但所謂現場主義,除了強調重視第一線加盟主和消費者的聲音,也要重視數字管理。 正確解讀 正確決策 對不同的職務,現場的意義也不一樣;張仁敦說,企劃單位的「現場」,不見得是門市,而是數字及最新行銷創意資訊。這不表示數字是萬能的,「而是要關切探討數字的差異與變化。」因為,產品生命周期愈來愈短,「現場」正如市場,都是瞬息萬變的,一不留心就錯失商機。 他舉例說,最近進入盛夏,氣溫節節升高,冷藏飲料大賣,獨獨一支產品銷售數字特別差,一般的判斷是這支產品不夠好,但真正的問題可能是「門市冷藏飲料品項太多,門市訂貨不及,導致欠品,進而影響銷售」。這個例子反映出,數字的解讀很重要,正確的解讀,才能衍生正確的決策。 連鎖總部與門市之間的互動,應該是雙向的,也就是說,營業擔當除了要輔導門市人員加強現場管理,讓好的商品在對的時間到對的門市銷售,提高營業效率,更重要的是,要把部分門市好的點子和成功的經驗,複製到其他門市,或扭轉總部的盲點。這就是現場管理的最大價值。 經營績效 因人而異 經常巡店的張仁敦指出,台灣便利商店市場密度如此高,競爭店的存在是無法避免的現實,既然如此,店長就要設法在服務力上下功夫,創造不可取代的價值。在競爭激烈的商圈門市,「經常可見換人經營以後,營收相差二、三成的例子。」 可見,問題不在門市立地條件與競爭店多寡,而在經營的人,呼應了流通是「人的產業」的本質。 改革過程中,不只要創新、追求差異化,張仁敦認為配套措施的設計實施,也很重要。因為連鎖體系愈大,牽一髮動全身,各種流程的細節設計和執行管理,也必須更明確清楚。這也是連鎖事業見真章之處。 流程細節 實地測試 流程或細節設計是否可行,光是紙上談兵還不夠,張仁敦指出,通常他會建議員工,一個案子啟動之前,承辦人最好親自到現場去測試一次流程,這樣成功率會較高。 在這個理念之下,全家總部250多位員工每年到店服務的「店鋪關懷」政策有了調整;本來是由員工就近選擇服務的門市,但今年起,員工必須根據自己的業務內容,選擇合適的門市參與。「從實做中,總部的每個人,才能檢驗自己的工作是否貼近消費者的需求,能否為門市創造最佳效益。」張仁敦說。 為了改善營業系統的效率,全家最近也改變督導門市的營業擔當提案制度。過去通常是由營業主管蒐集營業擔當的意見,彙總到總部,做為營業改善計畫。但是,「這種單向的做法,往往會讓基層真正的聲音出不來。」 所以,全家在內部網站設計了討論區,所有營業擔當可以上去討論,再篩選出引發討論最多的提案,責成相關單位進行改善。這樣除了讓提案效率提高,也可以發揮觀摩交流、分享成功經驗的作用。 整合門市服務系統 這種改革的做法,除了更能反映底層的聲音,也更貼近現場主義的精神。 整合門市服務系統平台,開發管理財,是張仁敦要繼續推動的另一個重點。他指出,流通業已進入微利時代,反而是後勤支援管理方面,還有更多利潤和效益空間。所以,全家近二年開始檢討評估周邊上下游事業和門市服務平台的效率,過去有許多運作系統是分區外包的,成本上可能比較節省,但從門市需求來看,不一定是最合理的。「不同的思維,做法就不一樣。」 全家把原本外包的文化物流業務回收,成立日翊文化行銷,效益已開始發揮,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除此之外,門市設備維修、清潔、物流配送等,性質相近的也可考慮加以整合,成為「一條鞭」式的平台,簡化門市的服務支援系統。不過,目前市場上並沒有現成的一套整合系統,能否自行歸納整合,張仁敦說,「這就是總部能否賺取管理財、超越競爭的關鍵,值得嘗試努力」。 【2006/07/06 經濟日報】 |
2006年7月6日 星期四
流通點將錄》張仁敦 現場主義磨出好手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