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7日 星期五

智財權養生館》善用專利資訊 企業如虎添翼

■ 邱仁鈿
經濟學人雜誌去年10月22日發表智慧財產趨勢的專刊,提及IBM公司捐出500個軟體專利,給開放原始碼社群,主要的目的是在網際網路的下一世代技術標準,透過開放分享的方式,從而建立IBM的領導地位。與其自行使用推廣自家的封閉技術,IBM選擇以開放的方式,獲取更大的利益。
同樣在最新一期商業周刊也有專文報導,微軟公司的前技術長Nathan P. Myhrvold創立的新事業In-tellectual Ventures,正試圖在智慧財產權之上,建立一種新的商業模式。
尋找併購標的
Intellectual Ventures公司廣泛地從市場上尋找好的專利購併標的(如技術優異、卻經營不善的公司)與被低估價值的好專利(如許多學術研究機構所產生的專利)。該公司大量採用有豐富產業經驗的專利工程師,建立完整的專利技術組合,其未來的發展值得業界關注。
近年來,中國與印度的崛起,讓大家注意到新興市場的專利制度與佈署。以中國大陸而言,在通訊設備市場極具有代表性的華為公司,在新的第三代無線通訊的核心專利方面,建立了良好的專利組合,並獲得國際標準組織的認可。
華為公司的知識產權主管宋柳平說:「我們主要是跟著市場的遊戲規則,來做出我們所應該做的。」以中國龐大的市場潛力,未來在中國與其他新興市場的專利佈署,不單只是歐美日跨國公司的主要戰場,更是台灣科技產業的大好機會。
布局新興市場
世界銀行發佈的數據(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顯示,大部分的國家在授權金(royalty)的收入與支出兩項的表現,大多數是持續快速成長的,然而,除了美國、日本法國等少數國家能成為技術輸出國之外,絕大多數的新興國家,仍然大量的付出授權金,成為技術入超國。也因此,我們在使用分析專利資訊時,應特別注意專利資訊,能否反應出授權金的流動與其中的複雜關係。
由經濟學人等雜誌的評析,可以看出專利資訊對企業經營,特別是工業標準快速變化的高科技產業,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專利活動可以直接或間接的反應出科技研發的成果,企業經營者應重視專利資訊,透過分析與整理,對經營管理產生直接的助益。
(專利資訊運用系列之6。作者是政大智慧財產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記者李娟萍整理)
【2006/07/07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