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5月14日 星期六

東陽 輪調培養人才

■ 邱馨儀
東陽集團把觸角伸到全球各地,不同的業務內容、不同的設廠所在,在在需要大量的人才。但是在人才無處可挖的汽車零配件業,東陽集團採取輪調方式培植新人,而且主管想要調離現職,必須先把接任人選培植好。
東陽集團總裁吳永茂認為,人才透過組織運作來培養,給機會,給空間,就能培養出合適的人才。
依據幾十年來的經驗,吳永茂發現汽車零配件業以空降方式找的人才,很難長久,也不易成功,不如採輪調,藉由組織的拆合等運作來培養人才,也是東陽比同業擁有更多競爭力之處。
像是原本東陽集團的財務協理侯沅谷,明明是學財務的人,卻被調到東升水箱負責經管。面對不同的領域,還是可以激發出不同的能力,不必以舊有的框架把自己限制住。
東陽集團在全球各地有不同的事業體,需要大量的人才,光是台灣就有七家工廠—台灣開億(鈑金)、東陽(塑件)、開銘(模具)、如陽、敦陽化工、東升水箱、東陽三星(皮帶)。雖然都是汽車零配件相關產業,但不同的產品有不同的特性,必須注意的環節也都不同,對人才的需求從來不曾稍歇。
此外美國與泰國各一座廠、歐洲兩個,大陸地區更有16個廠,派駐在外的主管必須有獨當一面的能力,更需要對獨立廠有全面的掌握,人才的取得更加困難。
不過,吳永茂以他的方式,解決人才培養的問題。吳永茂認為,適才適所是企業致勝的準則,到底是不是適才、適所,沒有調動過、換過單位是不能印證的。經過輪調過後,才知道一個人才最適合的位置是那裡。於是研發人員可能被調到生產單位,甚至可能派到業務部門,透過全面性的接觸了解,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位置,決策時也才能有全盤的考量。
派到外地的主管通常一段時間後,就急著想調回家鄉,尤其是大陸廠的主管。面對大量人才的需求,吳永茂採取的策略是,讓人才自己去培養人才。
吳永茂對東陽各部門的主管表明,想要調回來,得自己培養好人才才行,找到合適的人,培養好了,責任可以移交了才能回來,否則就得在原職繼續待著。
這種策略也讓高階主管必須投注更多的心力培養人才,才能讓東陽可以不斷的擴展新擴點,人才還可以源源不絕的支應。
吳永茂的另一個信念是「能力好壞決定一切」。能力好的人可以面對各種困難,可以一一突破解決,是經營事業成功的關鍵。但是投資者不一定是好的經營者,只要能體認這一點,投資者能力不夠時,投資者就要與經營者分開,就不必擔心企業經營隨著投資者能力而隨波逐流了。
【2005/05/14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