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陳珮馨】
個案摘要
旭榮集團總公司旭寬企業公司創立於1975年,主要產品是圓編針織布種,擁有優勢的研發能力,2002年布局中國大陸,先後透過合作,設立常州旭榮針織印染和青島旭榮即發紡織,並持續橫向擴張。
2003年,旭榮跨足成衣領域,在大陸、賴索托、肯亞與越南皆設有生產與行銷據點,依據客戶需求與產品特性,進行紡織與成衣供應鏈的整合,2005年時接手興堡國際公司,並且接收該公司的客戶美國中型貿易商N&R。
2004年至2005年,N&R因為工會抗爭在墨西哥撤廠,造成近3000萬美元損失,旭榮以提供30 萬美元周轉金,交換N&R 的25%股權,2006年底時,N&R的成衣訂單已佔旭榮的50% 。
2006年9月世界盃足球潮,美國市場運動服銷售雙倍成長,N&R大舉投入訂單,世足熱後,國際原油價格上漲,運動服市場瞬時萎縮,N&R爆發財務危機,債權銀行強制介入,持有25% 股權的旭榮集團有權優先購買。
2006年,旭榮集團總營收達美元2.55億元,為2002年時的0.9億元的二倍多,但面對競爭對手持續投入研發與深化整合,以及全球紡織產業的變化,總管理處黃特助很清楚,旭榮勢必得尋求突破和發展,N&R是否有可能為旭榮帶來向下游垂直整合的機會呢?
現場討論
展開核心討論前,個案主持人台大國際企業學系副教授陳俊忠請大家思考,紡織產業特質為何?
學員指出,紡織產業為勞力密集、進入障礙高,但是非市場因素影響很大,主要在於關稅和配額,廠商為降低成本,必須尋找非關稅區、非配額限制區,造成許多的來源國,也使得進口商和零售商必須到各地採購。
陳俊忠提醒大家,政府的角色及地主國的貿易政策,會影響廠商生產製造活動的區位選擇,除此之外,許多生產製造區位的政府希望吸引廠商持續留下,也紛紛提供相關的賦稅優惠。
「旭榮如何進行布局?」陳俊忠將焦點放到個案,學員回答,旭榮進行一系列的整合動作,包括成立總管理處、進行產銷分離及全球區位布局,不過面對下一階段的發展,陳俊忠接著問:「若你是旭榮高階主管,會考慮哪些成長路徑?」
垂直整合跨足下游
有學員建議,旭榮可在紡織和成衣產業,持續追求橫向的擴張,例如往日本、韓國發展;也建議邁向自有品牌,若是擔心美國競爭者多,可以往低度開發或開發中國家發展;也有學員建議旭榮,加深與品牌廠商互動,專精ODM/OEM;也有人建議旭榮提高與異業的結盟合作。
回到購併抉擇,陳俊忠分析,美國貿易商N&R屬於通路,是旭榮的下游客戶,因此旭榮若購併N&R,等於透過垂直整合涉入通路,紡織產業至今還沒有廠商這麼作,尤其對台灣傳統產業而言,大家對於進軍品牌仍有所遲疑,但若能從下游進入通路,很可能是一大突破。
「旭榮若是購併N&R,有哪些潛在好處或壞處?」陳俊忠請大家思考,有學員觀察財務指標,表示旭榮財務健全,購併後能掌握50%訂單來源,優點是能接近客戶端,了解市場客戶的成本結構、資訊和需求,取得所有的客戶名單,於是能篩選訂單,並大幅提高議價能力與獲利能力。
留住人才留住訂單
但是有學員質疑,貿易商的訂單很可能是跟人跑、不是跟著公司,購併後N&R的人員若離職,訂單可能也會流失,陳俊忠贊同,表示若要留住訂單,可能必須要留住關鍵人才;有學員建議,旭榮購併N&R後,可以進一步垂直整合,陳俊忠提醒,「N&R只是中型貿易商,深化下去,似乎對市場的整體影響不大。」
另有學員提出購併缺點,認為旭榮不熟悉通路,需要有足夠的管理人才,另美國市場文化與商業環境陌生,潛在許多未知風險,購併後的組織設計、人事安排都將是很大的挑戰。
「分析完優缺點,你會不會進行購併呢?」陳俊忠請大家下決策,有學員態度遲疑,表示旭榮購併N&R看來是被動反應,「N&R真的是最好的選擇嗎?有沒有其他貿易商能提供類似的商業模式?」
深入了解組織文化
有學員表示,旭榮必須衡量成衣市場在美國的情況,美國未來的貿易協定趨勢?購併後能有多大的成長幅度?今天若是換成歐盟市場,衡量因素又截然不同了。最後要深入了解N&R歷年的營收獲利、客戶關係、成長情況及其組織文化,以免重蹈許多跨國購併案因互補性與整合問題而失敗的命運。
最後,陳俊忠表示,以上都是從客觀角度,進行購併的優、缺點評估,儘管最終沒有標準答案,但從廠商競爭角度看來,過去紡織廠商沒有人敢切入美國市場的貿易商通路,因此旭榮若是購併N&R,的確是一大策略突破。
(陳珮馨摘自台大國企系副教授陳俊忠團隊撰寫,2007年國科會個案研究與發展計畫成果)
【2008/01/13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