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7日 星期日

綠色產業繞著地球賺

■ 吳正德
整理環境保護的時代已來臨,歐洲對環保的要求日益嚴格,對未來兩岸企業的經營,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在講求貿易全球化、自由化的今天,隨著世界各國進出口產品結構改變,因而產生的區域性污染重分配問題,已普遍受到世人重視。
有鑒於此,香港中文、國立中山及長庚大學合作的亞太EMBA班,日前舉辦的兩岸經貿座談會,便邀請台灣經濟研究院第四研究所所長周嫦娥博士、台北大學李堅明博士,就綠色經濟產業的國際趨勢、台灣環保服務業於海峽兩岸之間的發展遠景,舉行座談,以下是座談內容重點摘要:
東京議定書於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是綠色經濟產業發展的里程碑,該議定書的主要目的在限制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排放;將直接或間接衝擊各國能源配比與產業結構,進而影響各國的經濟發展與國際競爭力。
隨著京都議定書生效,可以確認「碳商品」的時代已經到來,也就是說,碳已成為一種「生產要素」及「實質資產」,而且二氧化碳排放權,也將成為這個世紀最珍貴的資源。
台灣的因應策略
在京都議定書生效之後,台灣的幾個主要因應方向包括:(一)能源使用與二氧化碳排放的減量(二)加強綠色生產,提升企業綠色商譽,提高競爭力(三)提升企業碳風險管理能力(四)關注WTO與UNFCCC的協議發展(五)進行國際合作,建立彈性減量機制(六)加強國際碳基金投資,掌握「碳」商機(七)綠色能源科技發展(再生能源與替代能源)(八)研發碳固定化技術。
因此,在2005年6月份召開的全國能源會議當中,也針對京都議定書的生效施行,討論出以下幾個主要的政策措施:
(一)建立企業溫室氣體盤查與登錄制度。(二)建置環境會計帳,提高溫室氣體管理能力。(三)加強廢棄物管理與回收責任,延長生產者責任。(四)掌握綠色產業生根激勵機會。(五)落實自願性減量成效,儲存未來可排放信用。(六)及早因應「溫室氣體減量法」總量管制。(七)加強環保標章產品的認證申請。(八)因應高能源價格,藉助ESCO,提高能源效率。(九)加強企業溫室氣體減量環境教育與訓練。
搶國際環保商機
歐盟於2001年的調查報告顯示,全球環保市場的規模約2,800億美元,且預計年成長率為8%,至2010年可成長至6,400億美元,由此可知環保產業將是21世紀最具知識經濟及高附加價值的「綠色產業」。
其中西方工業化國家及日本的環保產業將成長3到4%,而亞洲及拉丁美洲亦將成長5到7%。在亞洲國家中,則以印度及中國大陸的平均成長率最高,在1995到2000年分別為14%及12%,顯示其中商機可觀,台灣在1997到2000年平均成長率約為6%。
若從全球環保產業結構觀察,環保服務業成長率為7.4%,高於環保設備業的5%;就環保設備業而言,又以廢棄物管理的成長率最高,達6.4%,其次為空污控制的4.4%,排名第三為水及廢水處理的4%。
大陸發展速度快
據統計,中國大陸於1997年環保產值約人民幣173億元,且以年增率23%成長,預估至2010年472億元,環保產業平均報酬率約12%。每年全中國環境投資達人民幣262億元,約占GDP的0.7%。自「九五」(1996-2000年)開始重視環境保護,例如在『跨世紀綠色計畫』,已提出七大流域、三湖與14個沿岸城市的水污染控制計畫;而「十五」(2001-2005)更已將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列為共同努力的目標。
另外,為因應歐洲環保標準的提高,大陸也有計畫的在推行許多措施。依照大陸機電商會的估計,歐洲的環保法令會影響大陸300多億美元的產值,每台冷氣成本可能會增加15到20美元,有些家電廠商可能會倒閉。因此,大陸的家電業便提出由設計零組件到產品回收的完整體系來因應。
台商西進障礙多
我國環保服務業年產值近年快速成長,2004年已超過1,015億元,1994到2004的平均年成長率為77.5%。但是以內銷為主,佔95.6%。廠商廠家數由1994年的1,915家成長至2004年的5,215家,約成長2.7倍。
那麼,我國企業在大陸環保產業,是否有商機?
基本上,大陸的基本公共衛生、回收再利用及垃圾清除等產業均由本土廠商壟斷,外國公司不易進入。但是,在上海、北京及天津等法令及財務上較具獨立性的大城市,可能比較有機會。再加上2008年北京奧運及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即將到來,對從事環保工程相關產業的台商而言,可能是一個值得開發的商機。
(本文由香港中文、國立中山、長庚大學亞太EMBA提供)
疑難解答Q&A
問:據瞭解,美國布希政府並未簽訂東京議定書,真正原因為何?是否會造成負面影響?
答:美國是有簽署「東京議定書」,但還沒生效(rectified)。原因有二:
(1) 美國在京都議定書的規範下,要減少6到7%的排放量,比1990年還要低,因此認為可能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害,無法承受;2003年在加拿大舉行第11次締約國的大會時,美國代表提出一個看法,即只要沒有對美國做一個明確約束的減量,美國願意重新進入這個國際社會談判,這是美國目前的立場。
(2) 現在全球只有38個國家在減量,其它許多國家仍然在大量地排放,美國認為,這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尤其印度、中國如果不減,光是美國減量,並不公平。
另外,美國還另有兩個重要的策略,第一是從科技上著力,另一方面,另起爐灶,找其他國家聯盟,成立一個non-protocol的組織。
問:現在有些企業在討論引入「環境成本會計」,這指的是什麼?
答:近年來歐美先進國家,發展出另一種對產品或製程成本的計算方法,即對內部環境及外部環境成本的檢視,一般稱之為環境成本會計,又稱為「綠色會計」。
主要是要檢討企業營運過程與「環境」有關的內外部成本。台灣永光化學便是個成功的案例,該公司導入環境會計後,經過半年時間的研究,不但有效地將污泥量減少,而水處理費用也隨之降低,據估計每年約可節省1,500萬元。
【2006/05/07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