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12日 星期三

思考方塊》換個角度景致不同

■ 周景龍
每天重複同樣單調枯躁的工作,更慘的是待遇不高、工作時間長、公司又無法提供教育訓練的機會,繼續在這種公司待下去,只會浪費自己的生命。不少上班族都有如此感嘆。
事實上,只要換個角度思考,樂在工作並不難。
首先,一般人多從自我的實質報酬來判斷工作的價值,若工作無法讓自己升官發財,往往會有不如歸去之嘆。若從組織的角度來觀察工作,也許會產生另一種觀點。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中,實質報酬僅能滿足個人生理及安全的需求,尚有社群、受人尊重及自我實現等層次的需求可供追求。若能從其他面向檢視工作,也許會對工作的意義有不同的詮釋。
其次,對薪資不滿是相當常見的上班族心態。據稱,加薪的滿足感維持不到三個月,換言之,即使年年調薪,上班族大部分時間仍會抱怨薪資不夠高。
對於福利,員工普遍有多多益善的心態,對於無形報酬更是視而不見。因此,員工想要的,總是超過企業所能提供的。
此外,員工會有懷材不遇之嘆,可能是本身具備的才能不符合公司當前的需求。至於員工覺得「付出與所得不成比例」,主要可歸因於企業主及員工對工作目標及成果的認知存在著一道鴻溝,化解認知落差有賴雙方真誠溝通。
如不幸陷於工作低潮,建議你:
1.釐清自己對工作的期望及公司對你的期望,並與上司或老闆充分溝通。
2.盤點自己的資源。若發現自己所擁有的資源,無法完成公司所賦予的工作,就應該和上司協商,並請求支援。如此,一方面可以排除工作上的障礙,若因資源限制導致工作成果不盡如人意,也可以要求上司降低對工作成果的預期。
3.以類似360度評量機制了解自己的表現,補足能力的缺口。從各個層面不斷檢視自己,工作表現是否符合預期、有無達成公司交付的任務、有無需要改進之處、是否能從工作中得到寶貴的經驗。畢竟經驗與自我學習成長是工作所能提供的另一項重要報酬。
4.以真誠的態度和公司或上司討論,並爭取該有的待遇。
5.良禽擇木而棲。以上述流程檢視自己的工作表現與能力,並與上司真誠溝通後,若還是不能讓自己樂在工作,就應該儘速離開,另尋伯樂。
【2006/04/12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