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盈如 在知識經濟時代,全球企業為快速掌握產業先機,無不竭盡所能以最快的速度跟上世界潮流,力求用最少的時間做更多的事情。這種「拚速度」的要求已然滲透到社會的價值觀,為使經濟達到最佳化發展,生活似乎只剩下生產活動與消費活動,人們變得愈來愈機械化,精神生活更是在工作的磨難中受到嚴重折損。 就在「速度文化」普遍擴張之際,許多人開始質疑「加速」所能提升的生產力與效率到底有多少。電影「浩劫重生」的劇情正是探討時間與生命的關係,主角湯姆.漢克斯在劇中飾演一位分秒必爭、事事講求精準的超級工作狂。在一次偶然出差,所搭乘的飛機遇上空難,墜落在荒島上,他成為唯一的倖存者。為了活命,他一改過往的生活方式以及人生觀,學習放慢步調,漸漸地重拾過去生命中被忽略的重要事物,並對「速度與時間」有著更深層的理解。這部電影給人頗大的醒思,每個人都有選擇自我步調的權利,如果試著騰出空間容納各種不同速度,可快亦可慢,生活將變得更不一樣。 交通大學人文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副教授蔣淑貞,是台灣慢活運動的推廣者之一。她表示,「推展慢活的目的,就是希望以人性為出發,推動生活形態的革命,藉由快與慢的平衡,找到一個更好的生存方式,緩慢也是一種創意,更可能進一步造就體驗經濟的產生。」 有關慢活的進一步具體落實,蔣淑貞建議可以從工作、飲食、休閒三方面與「慢」的結合做起。 講求真正的工作效率:在一天開始工作前,先思考和規劃這一天該執行的事項。投入工作後要專心一致,並隨時檢視進度,從中刪減重複的工作量,並強化對達成工作目標及績效標準有幫助的事件。另一方面使自己樂於工作,運用良好的職場情緒管理及人際管理,也是提高效率的重要心法。 細嚐食材的慢食心情:每一口食物至少咀嚼15到20下,每頓飯花45分鐘以上,不僅可從緩慢中讓身體有時間吸收食物的營養,慢慢吃,用感情去體驗食物,更能咀嚼出食材所發散出的天然色香味。 心靈富足的生態漫遊:沉重、緊張的工作壓力需要適時舒緩,與家人散步、踏青,都是可行的方式,旅遊度假也是放鬆心靈的方法。但行程安排得太緊湊、反而讓自己累個半死,所以休閒旅行可從鄰近的地區開始,做計畫性的定點安排,以關懷的角度出發,欣賞身邊風光景致,做到尊重自然界的生態平衡,才能帶來心靈的閒適與富足。 (作者是中國生產力中心能力雜誌編輯) 【2006/04/09 經濟日報】 |
2006年4月9日 星期日
當拚命三郎 也做慢郎中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