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24日 星期五

不是做夢而是打造成長藍圖

工商時報/我的大書坊/14版 時報
2005/6/24
書名:願景的實踐─打造零風險的成長藍圖作者:Mark Lipton黃逸華譯出版:藍鯨出版
願景表達的是一種以組織中心的務實觀點,讓人相信組織的未來將比現有的狀況更好。願景是一個吸引人們的目標。
願景是個不易理解的概念。多數人草率地將願景理解成「軟性的」、「無形的」、「便於想像,但是對企業經營的核心細節並非必需」。擁抱願景更是不容易,特別是當市場情況不妙時,絕大多數的領導人已經心有成見,只看得到外在的現象如市場力量,而不是內省公司的問題。
然而不管對什麼公司來說,願景都是邁向成功的必要元素,特別是對那些追求快速成長的公司更是如此。原因為何?因為完整的願景可以提供必要的動力,讓公司度過無可避免的成長陣痛期。
願景就是未來的基本「形狀」,讓公司得以運用各種可能的方式,圍繞著願景建立起來。願景也表達了一種樂觀的態度、對可能性的希望,還有未來的期待。就某個角度而言,在因為彼此衝突的詮釋方式而導致充滿緊張局面的組織世界,願景就像是扮演「清潔公司」的角色。願景表達的是一種以組織中心的務實觀點,讓人相信組織的未來將比現有的狀況更好。願景是一個吸引人們的目標。
願景引導組織在模糊不清與驚奇之間採取行動,也能引導人們感受到自己的生命與工作正朝向一個可辨識且具正當性的目標前進。決定是否開闢新的業務線時,公司到底是怎麼思考的?我們期待員工具備什麼樣的特質?我們的經營風格能否有其特色?公司的文化如何支持經營的模式?我們如何看待顧客?願景引導的就是這些程序。
換個方式來說,組織願景必須與三個核心基調呼應,並清楚地標示出人們期待自己投身其中的組織可以回答的種種問題。
首先,願景必須表達出企業的目的,以說明企業的存在理由,並且確定為何在各種企業活動裡都會牽涉到願景。有些人窮其一生都試圖解答嚴肅的存在問題,組織的存在理由也有相同的問題:身為一個組織,我們為什麼存在?這些努力到底是為了誰的利益?我們能讓這個世界有所改變嗎?
其次,願景必須定義出策略,但是不能僅是簡單地從經營規畫或是古典的策略規畫的觀點推導出來。此項策略必須有助於建立組織的自我認同,以及與其他組織有所區隔的明顯特色。這呼應了另外一個問題:如何實現存在理由?
在這個脈絡下,策略就不是一個用來實現短期目標的為期兩、三年的規畫,而是用來表達企業希望完成的目標的運作邏輯。如果存在理由試圖改變人們管理其庫存的決策方式,那麼這個策略必須清楚地解釋如何達成目的的原則。策略定義的是組織現有的或計畫發展的競爭力或者競爭優勢。舉例來說,嘉信理財(Charles Schwab)規畫願景時所訂定的策略便包括下列內容:「服務客戶時,必須抱持公平、同理心與負責的態度;毫不鬆懈地追求改善服務的內容與服務的方式;不斷地贏得顧客的信任,並不負所託;在合宜的價格下,提供高品質、道德可靠的產品與服務。」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