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6.18 工商時報
林秀津/綜合外電報導
近年來全球許多製造業者都趕上全球化潮流,紛紛將生產移轉至工資較低的國家。但部分如惠而浦這樣的公司卻寧願選擇勞動成本高得驚人的德國進行生產,因為當地擁有獨到的技術,而這代表製造業全球化的重心已由低成本演進到追求一流的製造和設計能力。
近幾年全球化似乎成為所有企業不得不服膺的一項真理。而在此同時,也有愈來愈多國家擔憂企業到海外投資將嚴重衝擊本國勞動市場。長久以來一般人談到產業外移時都會將焦點放在低工資的誘因,但事實上,即使是像歐洲這樣高工資的地方也有吸引外國投資的特質。
根據紐約時報週五的報導,美國家電製造商惠而浦就是全球化論述中一個特例,因為該公司選擇在平均工資比中國、墨西哥等地高出一、二十倍的德國,作為生產銷往美國的前開式洗衣機製造基地。
儘管德國每小時三十二美元的薪資(包含福利)比美國本土每小時二十三美元、墨西哥三美元或中國大陸一美元高出許多,但前者製造前開式洗衣機的相關技術以及訓練有素的勞工仍吸引惠而浦在此加碼投資。
一九九一年惠而浦以十億多美元向歐系家電大廠飛利浦買下位於德國Schorndorf的一座工廠,當時這座工廠就已經具備製造前開式洗衣機的技術。
後來惠而浦計畫在美國銷售前開式洗衣機,但基於這筆所謂的「套牢成本」(sunk cost)以及考量德國既有的技術和人力,惠而浦決定放棄在美國本土製造,而繼續從德國工廠生產然後回銷至美國。如今,惠而浦已經成為德國「外銷」至美國的洗衣機第一品牌。
紐約時報報導指出,全球化常常被視為一個「無根」的過程,因為企業持續將工作機會移轉到低工資國家。但從惠而浦的例子可看出,這個議題遠比一般人想像得複雜許多。對惠而浦和其他企業而言,另一種強調一流製造和設計能力的全球化才是真正的誘因。
惠而浦還指出,由於製造該公司家電產品所需的勞動人力已逐漸減少,因此勞動成本的考量就相對不是那麼重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