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景氣持續不振,廠商除採取節流措施以苦撐待變外,也應思考如何透過此一休養生息時期自我盤點,以重新出發,建構台灣產業的下一波競爭力。 短期內,台灣在技術研發及市場拓展能力仍不如先進國家,為避免中國大陸、印度等後起之秀追趕,持續提升硬體生產管理及打造最佳化全球運籌能力,仍是不可或 缺的能耐。若能輔以逐漸成長的工業設計能力,使台灣廠商成為跨國品牌廠商的關鍵生產鏈夥伴,將是維持競爭優勢的基本要求。 台灣廠商若要跳脫工業品牌的侷限,並邁入大眾品牌,除了確保產品品質和塑造品牌形象外,掌握特定廣大區域的消費市場才是關鍵。對台灣而言,特定廣大市場不一定是先進國家,更可能是新興工業國。韓國廠商如三星、LG等,便從掌握南美、印度、東歐等地區崛起,逐步成為全球品牌大廠。 台灣以鄰近中國大陸之便,在語言與文化上有相對優勢,應充分利用,且現在許多新興國家正循著中國大陸的模式快速崛起,台灣業者在中國大陸的操作可視為其他新興市場的練兵場,若能與中國大陸龐大的用戶進行互動回饋,將可加速改善產品與服務。 從技術上而言,台灣廠商也應盡力尋找產業藍海定位,建立自有架構能力,成為技術標準領導者。即使短期內有困難,也應盡最大力量加入主導產業技術標準的產業聯盟或產學研發體系,以交流分享最新技術資訊,有助於整體產業的技術能力提升與擴散,政府對於廠商在此方面的投資則應給予相當補助和協助。 因應台灣影音娛樂產業缺乏軟體、平台等領域的能力,同時又長期在國際標準制訂的舞台缺乏積極角色,業者除了自行投入外,面對國際上林立的消費性電子大廠,欲擺脫與中國的紅海競爭,搶占下一波數位化、網路化、IP化的數位影音娛樂商機,恐須其他的資源與支援。 政府除了鼓勵廠商投入研發、設立研發中心外,也應協助業者參與相關市場的研究活動,前進新興市場設立資訊型研發中心,進一步逐漸擴大到應用型研發中心,或 是前進跨國企業在歐、美、日等地的科研型基地,同步設立科研型研發中心,甚至可與相關海外研究機構或重點學術單位進行合作研發。 藉由國際市場上的多元管道,發展國內產業對不同地區的技術規格、使用者行為的研發能量,進一步利用相關資訊發展應用軟體、平台軟體的開發能力,使台灣的產業價值鏈活動趨於完整,長期而言甚至可能以完整的價值體系與研發體系,吸引部分國際研發活動進入台灣,產生良性循環。 【2009/04/09 經濟日報】 |
2009年4月14日 星期二
透視鏡》打造產業能耐 提升競爭優勢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