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近因AIG保險公司接受政府大量紓困金援後,又發給經理人巨額紅利,掀起漫天民怨,促使國會討論新法案,要接受紅利的員工支付可高至90%的紅利所得稅。 在輿論壓力下,20位領最多錢的經理人當中,已有15位願意退回紅利;公司也聲明這是本來即存在的契約,目的在留住優質員工,如果不依約發放反而是理虧,輿論及國會的抨擊聲浪才漸漸退潮。 大家也許會以為這是美國人對經理人領取高薪的厭惡所產生的反應,因而在台灣也引起了一番有關「肥貓」的討論。 但其實問題的核心在AIG接受了美國政府1,730億美元的鉅額紓困,不僅拿了納稅人的錢,且金融危機蔓延到實體經濟,引發經濟大衰退及無數人失業,讓許多無辜的美國民眾受害,而政府對失職的金融機構主管似乎無可奈何。 他們領取高薪及巨額紅利,把公司搞垮後,最多不過拍拍屁股走路,沒有人因全球金融危機負責,這違反了美國社會一項引以自豪的可課責性(accountability)文化。 美國之所以能不斷進步,就是因為做不好要負責任,績效差的經理人會負責下台,這是為何美國執行長及董事長的周轉率比台灣高許多的原因之一。 2000年恩隆事件後,已有許多違法的高階主管身陷囹圄。這次AIG搞垮後,對社會造成這麼大的影響,美國人的感覺是,經理人不但未負責,還要領1.65億美元的紅利,這是讓人無法接受的。 與美國機構比較,台灣金融機構經理人的薪資與紅利,只能說是小巫見大巫。 我們的肥貓問題較小,最大的問題還是公司治理;台灣金融機構的績效不好,或是風險管理不佳,造成股東損失,鮮少見到董事長或總經理負責,甚至在金融重建基 金花費幾千億新台幣清理問題金融機構後,也鮮少有機構負責人被課責,僅有少數因違法判決定讞而坐牢的例外,倒是出現一些人仍能在海外逍遙的奇怪現象。 現代金融機構為營利的公司組織,公司治理是靠董事代表股東管理公司而遂行。所以董事會的運作才是決定公司治理良窳的關鍵因素。 金融機構的營運模式是以承擔風險而獲利,所以風險管理的效能決定了獲利能力;風險管理強,就能在產品的設計及行銷方面較積極,也才能因承擔較高的風險而獲 得較高的報酬。但是董事會才是決定金融機構風險管理能量的單位,董事會必須討論公司的重大風險、制訂風險管理的指導原則、制訂影響員工風險承擔行為的薪酬 制度、監督經理人的風險管理執行狀況,而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則,做為同仁風險管理的模範,不僅遵循法規,同時強調風險管理的文化,讓公司上下都以風險管理為 營運的核心績效指標。 如果董事會要盡職,顯然董事必須要付出足夠的心力,但是實務上,很多金融機構從董事長以下,大家都希望董事會開會時間愈短愈好,所以董事會變成大家為了符 合法律形式、在極短時間內通過經理部門所提出議案的場所,董事對風險管理的關心少之又少,久而久之自然會有許多潛在風險形成而不自知,到了爆發時就不可收 拾。 這是為何許多董事都在出事以後才知道公司有風險,原因就在於事前疏於防範。 其實只要績效好,董事及經理人拿高薪是理所當然的,股東也會欣然接受。但是在績效不好時,必須有可課責性,可課責性必須從董事會的紀律做起。 董事既然代表股東管理,就應為股東負責,身為股東,應有權知道董事為股東做了什麼事、花了多少時間替股東服務?所以我建議,董監事除了要揭露酬勞外,也要揭露個別董監事對公司的貢獻,包含處理公司事務所花的時間及工作內涵等,只要董事有盡心,多領薪資就是合理的。 肥貓不見得不好,只要能抓老鼠就是好肥貓!(作者是政大財務管理系所教授) 【2009/04/05 經濟日報】 |
2009年4月14日 星期二
名家觀點》會抓老鼠的肥貓也是不錯的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